習近平開門問策謀篇『新發展階段』

2020-08-26

【中新社北京8月25日電】(中新社記者 張素 張蔚然)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4日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對於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時期,他說,中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1953年至今,中國已編製實施13個五年規劃(計劃)。『十四五』時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凡事預則立。8月初,習近平對『十四五』規劃編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開門問策、集思廣益,切實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規劃編製中來。如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等專家代表走進中南海,就『十四五』規劃編製等提出意見和建議。

觀察認為,瞄準新發展階段,中國領導人著眼長遠、把握大勢,開門問策、集思廣益,研究新情況以回應關切,作出新規劃來提供遵循。『此舉體現了對待發展的前瞻性眼光和負責任態度。』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對中新社記者說,從會上所涉及的議題來看,高層在編製『十四五』規劃時充分考慮到國內國際變化背景。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鳳英說,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是為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走勢定調,這場座談會則是就『十四五』時期中國發展目標定調而徵求意見、統一思想、傳遞信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習近平看來,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他要求以辯證思維看待新機遇新挑戰。具體來說,既要深刻認識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也要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

在進入新發展階段以前,習近平已於今年多次闡述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次,他強調要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已在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轉變。數據顯示,經常項目順差同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現在的不到1%,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7個年份超過100%。陳鳳英分析說,疫情卻凸顯了現實中『循環不暢』的問題,比如外銷遇阻的外貿企業難以順利地出口轉內銷,再如國內市場尚未完全實現一體化。顯然,『兩個循環』是根據中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重塑中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變化,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昇,世界經濟低迷。習近平在這場座談會上再度闡明,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他還指出,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這些論斷很好地回應了外界關於中國發展如何做好‘循環’的關切,更釋放了中國以更大力度開放推進與世界的互動、堅定應對全球格局中保護主義逆風的信號。』竹立家說。

受訪專家表示,習近平不僅回應了要『做什麼』,也指明了要『怎麼做』。其中,為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他提出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要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

竹立家解釋說,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官方始終把科技創新放在發展的重要位置,如今進一步佈局科技創新,不僅有助於為經濟注入更多科技動能,也為中國的安全穩定發展夯實科技基礎。陳鳳英也有相同看法,她補充說,過去數十年中國曾向土地、向人口要生產力,未來則應依靠科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有評論認為,習近平提出了中國站在當前歷史方位所面對的問題,並指明答案方向,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遵循。尤為引人注目的是,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中國領導人強調『勇於開頂風船,善於轉危為機』,或將成為新征程起好步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