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當局屢拿陸資開刀

輿論指將反傷台灣經濟

2020-08-26

【中新社台北8月25日電】 台灣當局繼封殺愛奇藝後,24日再出手,強行認定淘寶台灣屬“陸資”,罰款之外,更要求6個月內撤資或改正。台灣輿論指,台當局跟進美國打“反中”牌,此類政治上無限上綱之舉,不利台灣經濟發展。

台“經濟部”投審會一方面不得不承認,阿里巴巴在經營淘寶台灣的英商克雷達公司持股未逾30%,符合現行“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另一方面,又硬拗稱阿里巴巴對克雷達公司營運方針具控制力,以此作為認定淘寶台灣屬於“陸資”並處罰的依據。

《聯合報》報道指,許多簽約的台灣商家商品將被迫下架,牽連層面甚廣,商家哀嚎,台灣網友議論紛紛,認為恐導致又一波閉店潮。坊間擔心騰訊旗下的電商平台“蝦皮”會是下一個被禁用的業者。

《中國時報》指出,此舉凸顯台當局封殺陸資“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報道稱,更讓人難以信服的是,台“經濟部”封殺淘寶台灣的另一個理由,是會員要授權阿里巴巴集團使用用戶個人資料、攝影機等權限,質疑有資訊安全風險。若以此標準,臉書等電商平台是否也有同樣風險?

報道指出,在網購時代,二度創業者、年輕人、農業人、台灣中小企業,透過淘寶跨境網購平台開店,行銷台灣產品愈來愈多,對台灣經濟絕對是正面貢獻。台當局封殺愛奇藝,自斷每年高達10億元新台幣的台灣影視版權採購;封殺淘寶台灣,也斷送中小企業海外市場拓展機遇。

《經濟日報》分析,淘寶台灣若撤資,恐影響淘寶台灣數十萬家商戶和數百萬消費者,淘寶台灣每月交易總額成長超過15%,好不容易培養的業績將付諸流水;若剔除阿里影子,失去“淘寶”金字招牌從零開始,亦是一條很難走的路。

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執行所長包承柯表示,淘寶台灣是協助銷售台灣本地商品的重要平台,若關停,將不利於台灣商品出口海外,還會增加失業人口,對台灣經濟祗會減分。

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沃牆認為,擴大開放陸資來台,可為台灣產業及金融市場注入新的活水,強化兩岸產業的合作與互補關係。倘若因親美而政治跟風,要注意可能的衝擊。台灣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指,自台當局開放陸資來台,就充滿戒心,向來從嚴審查。近來台當局對陸資動作頻頻,主要還是配合美國進行的政治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