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變遷移配合城區發展
2020-11-03
營地街市由市集改建成為墟亭擺檔販賣的街市,再演變為建築物的街市,是澳門街市的發展過程,街市的遷移則是配合城區發展和居民生活需要。在十八世紀末,澳門先後在多個聚居地建街市,且不少是在沿海地區設立,當中一八七七年內港進行填海工程,至一八八一年完成,工程闢出了海邊新街、美基街、燕主教街等街道。當局於一八八三年在上述區內的康公廟前地對出處,建了美基街市(又名味機市),營運至一九一七年結束,當年的議事公局向商人租用通商新街一建築物地下,將美基街市遷往營運,成為通商新街街市(公局街市)。五年後,租約滿;街市成為過去歷史,上述建築物後來改建成『廣州酒店』(現址為角子機娛樂場)。
跨越世紀味機市
在建設美基街市的同一時段,當局亦在十月初五街建設一個街市,名為沙欄仔街市,又稱泗孟(口旁)街市(十月初五街的前身是泗孟街)。沙欄仔街市的原有市集,與昔年的營地街市集般混亂,澳葡為整理街市衛生環境,撤銷了當時在柴船尾和沙欄仔的賣魚街市(魚販遷入美基街市),建新的沙欄仔街市(泗孟街市)。
當時的沙欄仔街市(泗孟街市)設計並非亭墟式,而是一部分是露天市場,一部分為室內,是澳門最早現代模式街市,改善過往街市的衛生環境,販賣檔口在中間通道兩旁,下面鋪設有下水道排走污水,街市的入口建有結合巴洛克和新古典風格的門樓。
沙欄仔街市是易名和搬遷最多次的街市,街市營運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停止運作,遷入十月初五街一幢新建築物地下,易名為『沙梨頭街市』,由於上述建築物樓上,於一九三三年開設了『南京戲院』,因此沙梨頭街市亦被人們稱為『南京街市』。至一九五六年,『南京戲院』轉變為『工人康樂館』,『南京街市』之名被『原裝』的沙梨頭街市取回。
易名搬遷之最『水上街市』
到一九七六年,街市再度搬遷,遷往沙梨頭海邊的爹美刁施拿地馬路,一座建於海傍碼頭上的新街市大樓,,名稱仍是沙梨頭街市,但坊間一般都稱之為『水上街市』。
至二零一八年三月,一幢新的綜合體街市大樓,在原先的『水上街市』原址落成啟用,此座新沙梨頭水上街市是澳門現時最大的街市。昔日曾設『南京街市』的建築物,已改建為『工聯大廈』,而沙梨頭街市前身的沙欄仔街市──泗孟街市,在水雞巷口的一座街市門樓仍保留,並於去年被政府評定為不動產場所,沙梨頭街市的演變,是城市規劃發展的一個寫照。
泗孟街市留遺跡
除美基街市、沙欄仔街市(泗孟街市)外,在十八世紀後期,澳門同時有多個同類街市,包括一八八六年建成的『雀仔園街市』,街市內設計四十八個攤位,由招標人入內經營,一八九零年外判管理,一九二零年曾維修,一九三九年重建成現今的街市。
另外,氹仔嘉模區於一八七九年在區內的下渡口設簡陋街市,至一八八六年,氹仔街市改成『有瓦遮頭』的建築物,設有九個販檔,到一九八三年才建成現處地堡街街口的街市,昔日的舊街市亭已成為文物。
而另一離島區的路環街市,原設於近海邊(一八九三年建),七年後發生海盜戰爭後,街市遷往山邊,一九三八年遷至現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