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2599號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林鄭特權‧澳人不滿
新入境措施為『補鑊』?
2020-11-11
【特稿】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率領官員來澳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大會」,與所有從香港入境的居民不同,她們獲得衛生部門豁免十四天隔離觀察。很多澳門居民在上星期得悉後,感到非常不滿。
衛生部門前日解釋,今次以「公共利益」為由,依法豁免隔離。而且,香港官員不只在離港前、抵達澳門口岸時亦要接受核酸測試。衛生部門進一步指出,與會者需全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之前的建議是一米) 等等。
此話不出二十四小時,公眾見到的是甚麼?就是在「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大會」開幕典禮上,香港特首、澳門特首等一眾嘉賓,不只脫下口罩、也沒有保持社交距離。
雖然,長官意志凌駕專業在澳門時有出現;但是,今次涉及公共衛生,居民怎不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而且,衛生部門的決定真的專業嗎?公眾已質疑,甚至批評部門濫用「公共利益」。
「特區政府呼籲:防疫常態化,堅持不鬆懈,洗手戴口罩,保持距離勿聚集,慎防前功盡廢。」相信大部份居民感到不滿的,不只因為官員與居民的待遇不同,更因為官員沒有響應自己的呼籲;若是人人如此,足可前功盡廢。
回想,在防疫常態化前的政府施政,整體而言,有理有節;但是,進入常態化後,往往進退失據。昨日發生的只是一例,還有大賽車、美食節、使用燒烤爐限制等等等,政府決策已難以令人信服,均為人詬病。
另一最近的例子是政府突然公布「符合資格者可申請豁免因防控新型冠狀病毒需要而作出的入境限制」(https://bit.ly/3n3ICcH)。這是很多外籍人士多個月來的訴求;究竟,近日出現了甚麼變化,以致政府現在推出措施?
衛生部門回應,新措施在十二月一日實施,前日是合適的時間提前公布。這是自圓其說的答案。誠言,外籍人士的訴求理應適當回應;但是,在全球疫情沒有明顯變化下,公眾怎能不覺得新措施是平息居民對豁免香港官員隔離的憤怒?
民意正在逆轉中,特區政府真要更加謹慎。在大半年的抗疫期間,無論多大不便,絕大部份市民都願意忍受相對合理的防疫要求;與此同時,對於有違防疫的決策與急就而成的措施,亦相當反感。
無疑,在現時的環境下,市民不會上街表達不滿,且相信保安和司法機關亦不容許;但是,不滿確實存在,長此深化下去,現屆政府日後的施政必定遇到更多障礙。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