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心家團如何擺脫陪跑

2020-11-14

【特稿】A區3.011個經屋抽籤排序揭盎,這批新《經屋法》修定前的尾班車,35000多名初步審批合資格的輪候家團中,能成功上樓者只有1成,9成輪候家團仍是望門輕嘆!近幾次的經屋開隊,申請量都是超額10倍以上,但成功上樓者只佔少數,有意見認為,以核心家團為排序優先的計法,令個人申請上樓基本陪跑,制度與需求情況有落差!亦有意見歸究於,僧多粥少,經屋未能滿足需求。過去,政府曾提出私樓與公屋分兩步走的概念,如今,經屋需求似乎有增無減,經屋該如何走下去?

樓價自經濟呈向上發展之初,至今超過10年,未見有大幅回落; 上兩、三屆政府曾經提出公、私樓兩個市場分步走,私樓市場中,透過政策,例如首置,協助有意和有能力在私樓市場上樓的市民解決置業問題;公屋市場,則透過社屋及經屋,針對弱勢及低收入人士和有一定收入但負擔不起私樓人士,解決居住和置業問題,《社屋法》和《經屋法》先後作出修改,以適應當時的情況。在修改《經屋法》中,當時不少意見希望保留計分排序及輪候有期方式,沿用回歸前的按家團狀況計算出輪候上樓的次序,排到上樓為止,而不是開一次隊排一次;現行採取分組排序和抽籤方式作為排序的計算,經過多次的開隊,不少個人申請,以至未有生育下一代的夫婦,一直未能排到較前位置,仍不斷在申請和抽籤排序、在等待有上樓的一日中輪迴;原因在這種計分方式中,有長者的家團佔有大優勢,排序會較前,所以過往曾出現6、7個家團成員申請T1、孫兒連同祖父母輩申請的情況,希望借助長者取得「FAST PASS」(快速通行證),相比下,個人申請者和未有所出的夫婦家團,排序都被壓下去了。以今次A區排序為例,有不少青年夫婦排序是15000以後,在此種遊戲制度下都只是陪跑,個人申請者更不用說,其排序經果更是何等悲涼。

《經屋法》仍在立法會細則性討論當中,部份條文在受爭議下獲得初步共識,例如將個人申請年齡由18歲提高至23歲,以近兩次的抽籤結果,不論是18歲還是23歲,相信排序結果不會因申請年齡下限相差5年有什麼改變。夫妻申請的2人家團,兄弟/姐妹這類非直系血緣關係申請家團、青年個人申請未來何去何從?部份在政策中原想及應該傾斜的對象,經過近幾次抽籤排序結果,反映出落到現實處沒有得到預期中的效果。上一篇有關「青年置業」一文中提到,對於有一定經濟能力的青年或夫婦,可以透過研究如何進一步透過放寬政策,協助其透過私樓解決置業問題; 而經濟能力有限的一群,仍需要透過經屋,協助解決其居住及置業困難,不斷收緊門檻,壓抑需求,無法回應現實,未來的經屋,應該是著力研究如何精準到位,現行討論文本,有否轉變餘地?藉仍有時間,再作修訂討論,為非核心家團帶來希望!

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