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額探手心?

未需衛生局指引

2020-12-01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新聞發佈會

【本報訊】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病徵之一是發燒。過去一年,進入場所的體溫檢測,越來越多是量度手心;對此,香港已有教授和醫生不表認同。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羅奕龍表示,量度額頭是標準做法;但是,現時未必需要由衛生當局向社會指定量度額頭或手心。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提出,表面溫度最少都要量度額頭,量度手掌有何用?香港傳媒也報道,手心溫度易受環境影響,發燒者甚至可「出術」降溫過關;(https://reurl.cc/GryzQx) 而且,額探與手探溫度有差異,發燒參考指標未必相同。(https://reurl.cc/XkMO3e)

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羅奕龍回應傳媒的相關提問時表示,防疫措施是綜合的,體溫檢測、健康碼、平日的健康教育等都是相當重要。關於檢測方法,需平衡便捷程度、對人員的需求等。按澳門目前疫情,現時的措施是有效的。

記者追問,量度手心會否失準?衛生當局會否建議盡量量度額頭?羅奕龍回應,這涉及具體分析使用何種儀器量度,就算是同一部位,不同儀器的準確度都不一樣。「量度額頭是最標準的做法。」羅奕龍也表示,科技不斷進步,不同儀器的準確度會慢慢提升。

羅奕龍坦言,未必需要由衛生當局指定量度額頭或手心是最好的。並提出,最準確是使用傳統的水銀探熱針放進深部位置;但是,在進入場所體溫檢測,採用何種方法前需考慮可行性。

外地返澳人增不排除輸入病例風險

另外,羅奕龍主動提出,近日由外地回澳人士數量有所增加,包括從高風險地區回澳的人士之前平均為每天約五十至一百人,前天則增至約二百人,故不能完全排除會有人在接受隔離醫學觀察期間發病,出現輸入病例。為此,政府會以最壞打算作出最好的準備,確保本澳社區的安全。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協調員梁亦好表示,有關身處內地外籍人士申請入境澳門,至今共收到八十四宗申請,涉及一百零二人 (廿六人為澳門居民的家屬、五十六人為外僱及其家屬、二十人為來澳升學學生和其他人士),並已批准其中六人的申請,其他的仍在審批中或等待補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