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不應流於口號

2020-12-03

【正視聽】電子錢包、手機應用程式取代實體化的卡,在商界大行其道,行政法務範圍,明年施政重點中亦有意進一步推動電子政務,藉擴大及優化「一戶通」,加入多項市民較高頻使用的服務,希望吸引更多市民使用,同時藉以推動智慧城市、電子政府。目前,政府部門有其網站或專用的應用程式,例如衛生局。政府的「一戶通」目前有7.7萬多名登記用戶,相對純本地人口總數,僅一成多,(不計算非本地居民),比例屬偏低,基於何種原因,令「一戶通」不具吸引力,連一個商業、社交、娛樂、諮訊性的手機應用程式用戶量都不如?相信是與推廣有關。不少市民可能不知道,「一戶通」的服務內容,甚至連「一戶通」的存在都未必知道;有的則嫌登記/開戶麻煩、使用習慣未改變等。背後,亦可能是對大數據的恐懼有關。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在11月25日引介其範疇明年度施政重點時表示:『明年會在「一戶通」增加圖書證、頤老卡、金卡等電子卡包功能,並計劃推出利用數碼化接待及人臉識別技術,解決申請敬老金、養老金、殘疾津貼等需出示「在生證明」的問題,透過部門資訊互通,打破信息孤島,將上述服務一次整合申請,省卻長者跑幾次的困擾。』目的是藉擴大「一戶通」應用範圍,以電子政務為手段及切入點,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

澳門正構建智慧城市,興建雲計算中心、邀請內地有經驗及該行業巨頭,亞里巴巴集團協助澳門,由軟、硬件上打開智慧城市之門,在不同的範疇,例如電子政務、智慧交通、智慧旅遊等,由零散到回路,一步步構建,將澳門打造成為智慧城市;所謂的智慧城市,不是一個口號,需要有內涵的支撐,內容不能空泛,不應該是為做而做,要切實到位,發揮到其應有的功效、目的,數據的交叉分析,對服務有提升、完善、便捷、有利管理、節省時間等方面,均有所助益。若涉及到數據的分享,更要注意到資料的應用與用者的個人資料保護,不能讓用戶的私隱、使用習慣、生活習慣等等,於大數據中顯露無遺;有市民提出憂慮,不願意讓涉及個人行為、習慣、資料於數碼化下,不自覺中過度被揭示,而拒絕過多的智慧生活方式;正如當初有意見提出,澳門通乘巴士在下車時再拍一次咭,作為巴士客流分析的意見,有市民憂慮個人行踪被紀錄;天眼亦如此,憂慮每日都活在大監控之下,造成不安。

本澳的電子政務工作推行至少有超過一屆政府,由過往的公共行政改革路線圖中已有提出,有其一定成效,未來如何打破那些對它造成覉絆的限制,行政法務司要多花心思;最重要,還是構建安全、不輕易暴露用戶私隱的應用平台、讓市民有信心加入和使用。有用戶,平台的構建才有意思。

>>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