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基建最好配合城市規劃同步進行

2020-12-26

【正視聽】在咱們中國,有一句諺語叫“要想富,先修路”,通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後的今天,這句話仍是老百姓口口相傳的樸素話語,也是對修路致富實踐的認可。即將步入2021年,殊不知在咱們中國地大物博的西部地區,仍有很多居住在深山老林的同胞們,試圖通過修路打開走向新生活的通道,可以說“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是老百姓對未來美好生活嚮往的一種期盼。

回到澳門,作為一個首先富起來的沿海地區城市,如果用“要想富,先修路”來形容特區政府計劃在2021年動用185億來加大公共基建,從而帶動就業提升內需加以振興本地經濟,似乎這句樸素的“要想富,先修路”也用得上。看來,拯救低靡的經濟招數不用多,經典永流傳,只是筆者總覺得似乎缺乏新意,少一點創新激情在裡面,平庸無奇的招數似乎又缺乏對城市未來的規劃與預見。

先不說全城開挖給澳門交通帶來的堵塞不說,此中更是顯示出行政當局這麼多年以來對城市地下網路管道管控的能力低下的最好證明,同一路段挖來挖去填來填去重重複複毫無新意,最終還是動了公帑廢了路況涼了民望,政府的治理形象可謂是一落千丈。

筆者也明白,疫下經濟百業均低迷難望前程,試圖通過加大基建來振興本地經濟,實在是目前能起到實質性的提振經濟動能。但,是否可以結合澳門仍要健全的地方來加以配合基建建設呢?譬如,目前放在眼前的青茂口岸即將投入使用,是否可以用宏觀的眼光來看待新口岸的開通後,未來為青洲區帶來的新機會,從而展開一些特定的、有遠見的規劃,得以提升該區的潛力?譬如是否可以打造從青茂口岸到高士德商業區的步行系統,又或者如何規劃更好的沿河景觀將旅客從口岸吸引到十六浦一帶?又或者開始規劃這一帶的道路交通配合區內人口增長所帶來的壓力?把青洲山打造成為區內新景點等等,如此種種。

此外,筆者覺得亟待解決的還有擋潮閘的問題,這一關乎澳門百姓百餘年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又何談未來的幸福感?從大的方向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需要健全本地的服務設施為先,更需要以本地居民關乎生命安全的事項為先,以目前中國的基建水平,建立擋潮閘已經不是技術問題,其他的如地域合作問題也只是中央的一句話而已,難道將澳門居民的生命安全於不顧,還來討價還價其他的所謂其他合作問題,當然不是善政的上上策。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比起那費錢不討好的輕軌系統更具優先建設資格。

總的來說,大興土木大搞基建的目的是振興內需帶動就業,但是不是可以結合城市的規劃來加以配合建設,則是更具建設性的想法。如果只是通過翻新路面來帶動經濟,這種功利性短淺一目了然的項目,也談不上對澳門未來有多大的帶動作用,充其量也就是一個短暫的掘路工程帶動幾百人就業,不具遠見缺乏宏觀,似乎看起來更像是一種政府不作為應付了事的粗糙手段。

--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