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2020-12-28
【特稿 】二零一零年,政府舉辦「南灣湖C、D區規劃概念徵集活動」。當局宣稱,活動目的是為南灣湖C、D區打造一個既能保護世遺景觀、協調城市面貌,同時兼顧平衡發展的規劃概念方案。剛巧在十年後,現屆政府推出兩份破壞現有景觀的規劃條件圖草案 (https://reurl.cc/14yv1X)。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時任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被捕,二零零七年二月,劉仕堯出任運輸工務司司長。在劉仕堯任內,文化局及土地工務運輸局於二零一零年舉辦「南灣湖C、D區規劃概念徵集活動」。政府表明,期望透過活動為南灣湖C、D區打造一個既能保護城市景觀,同時兼顧發展平衡的規劃概念方案。
「南灣湖C、D區規劃概念徵集活動」的「設計導則」提出六個設計目標,當中包括:以突顯本澳具歷史性的海島城市形象為先導,建立一個既能保護歷史景觀層次且能滿足城市發展需求的現代化濱海區;須體現澳門山、海、城的城市空間結構特徵等等。
在景觀維護方面,「設計導則」提出,基於南灣湖C、D區之發展與周邊景觀存在空間和視覺上的互動關係,故此規劃概念的設計應透過不同方式對下列富代表性的景觀作出保護:
4.1 山海景觀
位於澳門半島的東望洋山及西望洋山是本澳傳統的向海制高點,能反映出澳門城市山海格局的基本特徵,規劃概念應保持西望洋山聖堂前地與東南面外海方向之間的視覺關係,以強調本澳傳統的城市形象–濱海城市;
4.2 十字門水道
位於澳門半島、氹仔、橫琴和珠海灣仔之間的十字門水道屬海上頻繁航道,船隻至今仍途徑該處進出內港,十字門在本土歷史中極具價值。故此,從鄰近的歷史制高點西望洋山聖堂前地眺望十字門水域的優良視域須受到保護;
4.3 南灣湖與西灣湖
南灣湖與西灣湖是澳門半島南面城市佈局的重要人工水體,未來於南灣湖C、D區形成的新景觀、新天際線應與民國馬路、南灣大馬路一帶以及現
有天際線構成和諧協調關係;
4.4 澳門城市門戶景觀
為維護現時從海面上和沿岸觀賞到的澳門半島城市門戶景觀,同時與氹仔島形成澳門南北對話之景,應整體考慮遠景山體 (珠海將軍山)、中景環境 (媽閣山、西望洋山、澳門旅遊塔等) 以及近景建築群的整體輪廓線,並重點考慮在嘉樂庇大橋兩側如何形成更具中心特徵的視覺景觀;
4.5 澳門旅遊塔
南灣湖C、D區的新建築群須妥善處理澳門旅遊塔和西望洋山之間的空間對話關係,形成整體的天際線,並應考慮從旅遊塔上俯看城市的視覺景觀;
4.6 海上與沿岸視點
於海上回望城市景觀屬動態過程,而具高開放性、尺度宜人的海濱沿岸則是構成海島城市形象的元素。南灣湖C、D區之規劃佈局應顯示出澳門半島南岸沿海景觀之重要組成部分,並應體現十字門國際城市門戶之重要性;
4.7 內部回望城市
規劃概念應考慮南灣湖C、D區內與周邊環境及本澳地標的視覺聯繫,協調內部開放空間、水岸、地標建築回望城市的視覺軸線。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