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美食之都」漸失光芒

2021-01-11

【特稿】2017年10月底,澳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創意城市、美食之都」,數年來,旅遊業帶旺了本澳多個產業,包括飲食業。今年,有兩間歷史悠久的食店,一間有以「雲吞水餃」出名、一間「大排檔」式平民飯店,相繼宣佈光榮結業,一間又一間的老字號結業,澳門「美食之都」這個光環,光芒正日漸變弱!

澳門是繼成都、順德之後第3個獲評美食之都的中國城市,「美食之都」這個美譽的光環,與旅遊業互相輝映,不少旅客是為澳門的美食慕名而來,回想疫情前旅遊業興旺的日子,那怕是藏於小巷內、路環隔涉的傳統小店,只要經過網紅的推介,馬上成為食客追捧的目標,普通至一間茶餐廳,經過網紅推介,連本地人都會去光顧。「美食之都」這個光環,令居民、食店有種又愛又恨,正面效益是帶來經濟效益,負面便是與本地人爭野食、食店接待能力,如食物質素、服務質素等,由於應付人流而變得差,最終做了旅客生意,但流失了本地客源、老街坊。疫情期間,旅客大幅減少,有本地居民說笑:「 趁遊客少,才有機會再回未紅之前的老店,重捨味蕾回憶。」

製作一份/款美食,不是想像中簡單,單是一杯「港式奶茶、蛋撻、竹昇麵、牛什」看似普通、簡單,不是一般家庭手作可以做到。還有澳門獨有的土生菜、自創的葡撻,這類記載及揉合澳門飲食、文化、生活變遷的美食,就如一本活記事簿,藉美食呈現及帶出背後的歷史意義和文化交融成果。

近年,不少的本地食店宣佈光營結業,令人惋惜,澳門失去的,不單是一間中小企,而是一份以味道、食物記載澳門獨有文化、歷史的實體化產物。當同區10間的茶餐廳中,有1、2間結業,你可能不會感到可惜,或會拋下一句:「汰弱留強!」當數目越來越少,行業後繼無人,最後就會步向消失,只在網上或歷史記載中出現,變成了一份沒有溫暖感覺的冰冷回憶。營商之道是汰弱留強,如何對特別有本土價值的獨特美食予以支持、傳承,政府或可當一個扶持和技術支援的角色,讓有意傳承下去的老店,找到合適的方法經營下去。不要讓「美食之都」這個光環日漸失去光澤。

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