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658號

2021年01月19日

星期二

不動產評定保護本土文化

2021-01-19

全澳第三批不動產評定項目之一的九澳聖母村(七苦聖母小堂)

仁慈堂安老院是本澳上世紀初期重要社會福利建設

文化局對全澳第三批不動產評定,展開為期六十日的公開諮詢,第三批不動產評定的項目共十三個,內容包括有公共設施、宗教建築物、考古遺址以及別墅式住宅。在二零一三年推出『文化遺產保護法』後,文化局按法律的第廿三條規定,對一些反映本土文化特徵、資料齊備、論證充分和評定條件成熟的不動產啟動評定,在過去數年,文化局已對全澳不動產進行了兩批評定,當中大多數都被評定為受保護的不動產,也有被否定的受評項目,例如曾引起多方關注的『渡船街一號』舊式建築物,經諮詢後被否定已遭拆卸。

曾有諮詢項目被否決

過去,被啟動不動產評定諮詢的項目,大多數是澳門市民熟知的建築物,今次『第三批』亦是,十二個項目中包括兩個遺址──高園街大坑遺址及聖保祿學院遺址。兩座宗教建築物──新橋區石敢當行臺、九澳三聖廟。三幢樓房建築物──加思欄後新馬路二號房屋(綠屋仔)、仁慈堂安老院、得勝斜路五十五號房屋。三座碼頭──媽閣廟前地的一號碼頭(又稱皇家碼頭)、氹仔碼頭舊址、路環碼頭。以及九澳聖母村(包括原痲瘋院舍及康樂室舊址、七苦聖母小堂)。

上述的第三批不動產評定諮詢的十二個項目中,包括有私人物業,政府物業,以及沒有登記業權的項目。私人物業中包括有石敢當行臺和仁慈堂安老院,得勝斜路五十五號房屋屬教會物業,還有就是聖保祿學院遺址部份──蔡記里一段圍牆(約卅平方公尺)。而屬政府業權的除兩個遺址外,還有『綠屋仔』,其餘都是沒有業權登記的項目,包括九澳三聖廟、九澳聖母村(包括原痲瘋院舍及康樂室舊址、七苦聖母小堂)以及三座政府舊碼頭。

十三項目反映文化特徵

政府建築物都唔係政府業權?真係唔睇唔知道!據文化局提供諮詢文本資料,原來三座政府舊碼頭的業權狀況都是『沒有登記』,三座分別已有七十至一百年歷史的舊碼頭,都是澳門居民熟知建築物,但業權狀況都是『沒有登記』出乎一般人的認知,諮詢文本所提供的資料,讓人們對待評定的不動產歷史背景有更多了解。

文化局在諮詢文本中指出,澳門城市是四百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互補、多元共存的結晶,其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而且別具特色。在城市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以及自然環境的變化下,一些不在『文物清單』中而又具文化價值的不動產,有可能逐漸受到人為或自然的破壞及損害,法律規範是至為重要及具效力保護具文化價值的不動產。

應了解被評項目歷史背景

文化局亦指,近年市民對文化遺產保護持續關注,二零一七年至今,文化局完成了兩次評定工作,共十九項目被評定。結合『文化遺產保護法』生效前已有的一百二十八項文物,現時全澳被評定不動產『法定文物』合共有一百四十七項。

保護文化遺產,是市民和政府的共同責任,要保護文化文物,需要對一些有價值的項目了解和關注,文化局指現時仍有近七十項目未啟動評定程序。

第三批不動產評定公開諮詢期至一月廿三日,市民應該對所指的十二個項目保護多提意見,同時亦要關注澳門一些未被評定的建築文物項目,冀可將更多有價值的文化得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