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垃圾能否原地轉化?

2021-01-28

【特稿】根據統計暨普查局的塑膠、橡膠、紙類及金屬類進出口統計資料顯示,近年澳門的廢物資源回收率相對保持較平穩的水平(約18%至20%)。環保局網頁顯示,現時澳門市場上回收的資源固體廢物的3色資源回收筒,回收率僅為5成-6成;另一邊廂,《建築廢料管理制度》於今年1月17日起生效,徵費是否減廢上最有效的方法?

近年澳門的廢物資源回收率維持在兩成左右,不少環保團體、市民及環保人士都希望環保局可以多想方法,提高垃圾回收率,為環境、為地球減荷。環保局由今年1月1日起,在“環保Fun”計劃中,全數46個回收點均可回收印有回收標籤的1至6號塑膠製品(發泡膠除外),以及所有飲品和清潔產品的膠樽、啪啪紙、生果網、保鮮紙、平口保鮮袋等,市民可將回收物清洗乾淨後帶至回收點,希望藉以提高資源垃圾的回收率,該計劃獲市民支持,但有市民反映,1至6號塑膠製品即是什麼?有部份的膠樽沒有印上標籤,有些則是以外文印上,市民在初期,不能夠准確分辨,究竟這個膠樽是屬於那一類,有望局方、合作單位圖文並茂,現場協助等,幫助市民在計劃推出初期,準確為膠樽分類。另一方面,高層樓宇參與“大廈分類回收好Easy”,至今已有約780棟大廈參與,佔全澳高層大廈65%;不設電梯的唐樓等層數較少樓宇,則透過“環保Fun回收點”,市民對於“環保Fun”計劃的支持度不低,在回收的日子,偶然經過合作單位,會見到市民大袋細袋,將分類好的膠樽、廢紙等帶到回收點進行回收,有部份家長帶同子女一同前往,來個環保身教。環保局並計劃於今年上半年,於祐漢區新增第4個“環保加Fun站”(現於石排灣、青洲及台山共設3個點);以及與環保團體合作推出“環保Fun乾淨回收街站”、加裝膠樽回收機,提升各類的回收率。

除了生活垃圾,建築廢料問題同樣困擾澳門,澳門的建築廢料堆填區早飽和,現時本澳唯一的建築廢料堆填區,位於氹仔機場大馬路旁,由2006年3月開始使用至今,最高區域曾堆高至25米,差不多8層樓高,已接收約4千萬立方米的建築廢料,故環保局於今年1月1日起推出《建築廢料管理制度》,希望透過徵費,讓市民減少不必要的拆建和裝修。

源頭減廢之外,另一條路應該是為回收物料尋求轉化、重用等的出路,以車呔、舊家電為例,車呔透過碎破,曾用於其他用途,部份較完好的車呔,未來計劃於用氹仔車呔公園; 舊電器和家具回收,則透過檢查、修理後轉贈予有需要的家庭,兩者皆可以為相應物料尋求出路,依賴將之轉走,未必是最優的方法,只可以說是比直接焚化、堆填好; 最好還是為廢料找到原地再生、轉化的出路; 以建築廢料為例,環保局制定了短中長期方案,部分經篩選的惰性拆建物料已應用到新城填海區E1區的部分填土工程,及將已篩選的惰性拆建物料覓地儲存作日後填海用途,現已儲存約46萬立方米,讓之直接原地轉化,減低其他運送環節的資源消耗。此方式可以考慮在資源垃圾回收之上,廢紙、膠樽如何有效原地直接轉化,找到出路,做到真正的循環再造、再用,成效可能比徵費更大。

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