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示威者為何將矛頭指向中企

2021-03-16

【香港中通社3月15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張婕舒)緬甸抗議示威演變為反華行動,激進人士3月14日對當地多家中資工廠進行打砸搶燒,導致工廠人員受傷。同天,緬軍方開槍鎮壓示威,共造成39人喪命,成為軍方2月1日奪取政權以來『最血腥一日』。為何中企會成為靶子?

中國駐緬甸使館發言人14日指出,當日下午,仰光萊達雅工業區多家中資工廠遭不法分子打砸搶燒,多名中方人員受傷,有員工一度被困。

綜合媒體報道,14日仰光多個工業區超過20個工廠遭到縱火和打砸,多數涉事企業為中資或中緬合資企業,主要是服裝加工廠、服裝輔料廠和配套設備廠。縱火者大多騎著摩托車,帶著鐵棍、斧子和汽油桶,衝進工廠後先是打砸和恐嚇工廠值班人員,之後便開始縱火。多名工廠值班人員被打傷。目前,尚無法確定縱火者身份。

政治犯援助協會(AAPP)表示,緬甸安全部隊14日當天在主要城市仰光的哈林塔亞郊區向抗議者開槍,那裡是中國工廠所在地。當天共有38人死亡,還有1名警察被殺。

緬甸激進示威者為何將怒火噴向中資企業?中國南海研究院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所副所長彭念15日在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指出:『緬甸當前社會動蕩,對軍政府的不滿轉嫁到中國人或中企身上,主要出於兩方面因素。第一,是中國過去和緬甸軍政府關係較密切,因而緬甸有人認為,中國在背後幫助了緬甸軍政府進行鎮壓;第二,緬軍方接管國家政權後,西方媒體作了很多文章,包括稱中國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投了否決票,阻礙美英等國介入,並向緬軍提供技術支援等,這些誤讀也令部分緬甸民眾受到迷惑。』

彭念續指:『加上中企近年到緬甸投資的確較多,給當地民眾留下了污染環境等一些負面印象。當地本來存在一些反華情緒,西方資助的非政府組織等幕後黑手則有意煽動緬甸民眾對中國的不滿,引導他們向中國發洩,從而導致了14日的悲劇。』

日前,緬甸還有一群抗議者高呼,要燒掉『中國天然氣管道』。抗議者可能對中緬油氣管道等大型項目下手嗎?

彭念認為『不大可能』,『因為此次遭受打砸搶燒的主要是服裝廠等中小型民企,在安保方面相對較差。而中緬油氣管道、皎漂港等國企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保護力度較強,有駐軍保護。若激進人士想要破壞,可能要付出很大代價,包括被當場擊斃等,因而他們會仔細掂量。不過也不能排除這種風險,需要作好應對。』

緬甸未來可能出現排華潮嗎?彭念認為:『這仍取決於未來該國的局勢。目前看不到局勢會在短期內緩和的跡象,若軍方和示威者持續‘硬碰硬’,14日那樣的打砸搶燒應該只是開始,未來不同地區勢必還會出現少量針對中國人和中企的襲擊。』

此外,隨著示威中死亡人數增加,緬軍方和示威者似乎都沒有退讓空間,緬甸局勢還將如何惡化?彭念指出:『事實上,緬甸軍政府過去的鎮壓造成的死亡人數都超過千人,相比之下這次的人數少得多。因而目前的狀況還沒有達到緬軍方的承壓臨界點,尚不能逼迫軍方作出妥協。』

彭念接著說:『從歷史來看,很少出現緬軍方因為外力壓迫,而停止鎮壓的情況,這次料也不會突破歷史。相信軍方將繼續強硬,直到抗議慢慢平息、事態趨於穩定,然後由軍方自己軟化立場,並繼續按自己的節奏推進民主化進程。外力可能促使民主化進程有所加快或減慢,但整體節奏仍將由緬軍方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