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事件加疫情夾擊

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趨惡化

2021-03-29

【香港中通社3月28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李冰琪)據香港特區政府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至2020學年香港中小學生懷疑自殺個案及新患精神疾病個案,分別錄得23宗和355宗,達到五年以來新高,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或日趨惡化。香港社工界人士近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社會事件加新冠疫情的夾擊,令學生對未來感彷徨迷茫,冀家長多關心孩子,增多親子活動。

“社會事件使得青少年本來面對的美好世界變得灰暗。”香港青年協會業務總監徐小曼表示,2019年爆發的社會事件,使得青少年的情緒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加上後來又有了新冠疫情,青少年還沒走出陰霾的心理又再次變得灰暗,使得他們對未來彷徨迷茫,對社會產生深深的無力感。

徐小曼表示,青少年在青春期往往懷疑自殺的原因並非單一原因所導致,而是許多原因累積而致。據她從事青年工作多年的經驗,大部分學生抑鬱甚至輕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家庭矛盾、學業壓力、戀愛問題等方面。

2020年2月香港爆發新冠疫情,直至目前生活仍未全面恢復正常。社會事件的影響還未緩解,青少年又需要面對新的困境。

徐小曼說,新冠疫情的影響下,香港無論是社會環境還是經濟狀況都變得低迷,大大影響就業,有的學生看不到出路,也影響他們讀書的信心。

此外,全球受新冠肺炎影響,世界各地實施隔離入境的政策,有的地區在疫情嚴重時甚至暫時禁止外籍人士入境。徐小曼表示,這一系列的措施,令需要出國留學的學生暫緩計劃,耽誤學業,陷入深深的不安和無助。

自去年1月25日,特區政府教育局首次宣佈,延長全港學校農曆新年假期至2月16日,以應對當時第一波疫情。隨著之後幾波疫情暴發,教育局四度押後復課日期。目前,全港的學校還未全面復課,上課時間仍以半天為限。

香港心理衛生會總幹事程志剛表示,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學校不僅是教授學生知識、培養其人格的地方,也是學生社交和尋求支援的地方。而疫情的出現,打破了這樣的日常生活。

“目前香港很多家庭大多只有一個孩子,而新冠疫情下香港的中小學生長時間在家裡上網課,無法與同齡人交流,使其孤獨感加重。”程志剛續指,學校安排學生停課期間在家中上網課,很多學生在家中學習注意力很難集中,學一會兒可能就轉去玩電腦遊戲或玩手機。見此情景,家長必然會教訓和批評孩子,積累多了,親子關係便會出現對立。

此外,他說,疫下很多家長會過分擔心孩子的健康,如洗手消毒頻繁,這份壓力也會轉移給孩子,使他們變得緊張和敏感。

對於青少年在社會事件和疫情中經歷的困境,徐小曼建議,青少年需要意識到有困難不等於要放棄,需要積極主動的尋找解決方法,舒緩和減輕困難。特別是,不要獨自一個人胡思亂想,可以向朋友、家人或專業人士尋求支援。

程志剛建議,學生留在家中上網課,也需要有規律的作息,列出時間表勞逸結合。在疫情期間,家長也需要多關心孩子的情緒變化,增加戶外親子活動,增進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