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溥森呼籲鬆綁政策限制

推動灣區遊艇跨域自由行

2021-05-20

【特訊】本月初,由南光集團承辦的瓊澳自由行首航已於本澳路環碼頭出發,並按預計航程順利到達海口帆船基地公共碼頭。主辦方希望透過本次首航,激發人們對海洋探索的興趣,促進本澳海洋經濟的發展。社會民生促進會會長兼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 陳溥森認為,事實上,此舉也非常有利於豐富本澳的旅遊模式,有序地推動灣區遊艇跨域自由行。

陳溥森表示,一年前,一場新冠肺炎突如其來,席捲全球,各地實施全面抗疫措施紛紛嚴控邊境口岸出入,導致社會和經濟交流被嚴重窒息,百業蕭條遊客銳減,重創澳門,令整個旅遊業全面陷入蕭剎的寒冬。為此,特區政府在去年底公佈的新一年施政報告中就明確提出,今年會加快推動旅遊業的復甦和發展,以提振受疫情影響的經濟。旅遊局在總結去年工作時也表示,將深化「旅遊+」的跨界融合,藉此提升本澳旅遊業的競爭力,多元結合帶動其他行業共同發展。此一思路無疑是一個好概念,不過,若單靠澳門自身有限的旅遊資源孤軍作戰,未免力不從心,只有合縱連橫展開內外聯動,透過不同行業的組合,延展不同地域的合作,抱團結盟多點聯遊,才能有力量開拓一片新的天地。問題在於,到底要「加」什麼?如何「加」才能產生疊加的效應?

從現時的情況看,梳理關聯業界關係,推動優質旅遊建設,開發嶄新的旅遊衍生產品,促進客源市場多元,招徠具潛質旅客訪澳,誘引遊客回頭重遊則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其中,就應包括迎難而上、循序漸進地推動灣區遊艇跨域自由行。事實上此項工作早在2016年廣東省口岸辦協調實現中山—澳門遊艇「點對點」開放運行時就已經啟動;後來粵港澳遊艇自由行「定點停靠、就近聯檢」的管理模式在南沙實現首航;接著在深圳前海自貿區蛇口片區也正式啟動;近年珠海九洲港口岸遊艇碼頭基建也完成建設;在澳門由匯航遊艇服務有限公司投資及管理、擁有120個泊位的路環遊艇停泊區現在也落成投入使用。這些都標誌著粵港澳遊艇自由行工作由前期的研究探索階段,進入了現時的落實踐行階段。

陳溥森續稱,兩年前,國家公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就提出了推動粵港澳遊艇自由行的意見,為了貫徹落實,廣東省制定了實施意見,提出「探索在合適區域建設國際遊艇旅遊自由港」的計劃,為此,還在碼頭建設、口岸開放、通關申報、降低保金、駕證互認等方面展開試點探索。澳門很有必要認真做好《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的檢視及研究工作,分析評估旅遊新形勢,調整充實旅遊發展的各項措施,進一步推動遊艇自由行工作。當然,開展遊艇自由行牽涉到海關、邊檢、海事、和檢疫等工作,牽一髮而動全身,一下子全面鋪開既不可能也不現實,澳門可通過努力配合「濱海旅遊公路」的延伸,立足拓展海洋文化旅遊,嘗試開展澳門—珠海—中山—江門多站串連的遊艇自駕遊。因這些城市位置都在大灣區內,同處西江流域,擁有珠江水系的主要內河港口,口岸碼頭配套設施齊全;並擁有萬山群島、東澳島、上下川島等美麗的島嶼,可視不同的季節、不同的群體,加入航海、滑浪、攝影、釣魚、美食等元素,把各地的歷史文化串聯一起,再加上配套提供遊艇的維修保養等服務,便可打造一條海洋經濟產業鏈,待條件成熟後,再鋪開設計廣州、佛山、東莞、深圳、香港的途徑路線。這樣,既可拓展旅遊業的多元發展,又能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的史跡保護與活化利用。

陳溥森指出,澳門發展遊艇事業遇到不少困難和製肘。現時港澳兩地停泊著世界各地的各式上牌遊艇約2萬艘,但能夠進入珠三角周邊內地水域的只有極少數。這固然同靠岸的出入境報備手續有關,但亦同艇上座位限制、禁止夜間航行,以及未能發放「遊客船牌」有關,遊艇不能從事商業營運,喪失經濟收入來源的支撐,遊艇主則天長日久難以為繼,就缺乏持續發展的後勁,政府希能關注到這些問題的影響,在法律的框架下對某些政策限制進行鬆綁、如放寬座位限制、發放「遊客船牌」等,令遊艇自由行能順利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