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766號
2021年05月29日
星期六
台灣防疫之牆坍塌給澳門的警示
2021-05-29
【正視聽】曾經被譽為防疫“南波灣”的台灣,在新冠疫情蔓延全球一年多後的五月,終於被自以為是的防疫措施給“坑”了,不但自己坑自己,連他“堅定”的盟友美國更是對此冷眼相看,不單不給予疫苗的支援,還一旁冷眼相看只顧陪民進黨當局玩口水戰、議論戰,當起軍事教頭在新竹湖口陸軍部隊訓練測考中心開始軍事訓練台軍,似乎大有不將台灣推上前線不罷休的節奏。台灣省內缺水、缺電、缺疫苗,樣樣都要台灣百姓的“命”,天天過百以上的新冠確診病例,眼看一天比一天還要嚴重的疫情蔓延,可民進黨當局就是視而不見不作為,既沒有能力抑制新冠疫情的傳播,還不予理會大陸隔三差五說要提供疫苗援助的好意,作為台灣目前的執政黨,在如此抗疫的節骨眼上還這般政治操作,這是要把台灣廣大民眾帶去見“上帝”嗎?台灣新冠肺炎防疫的坍塌給澳門一個警示。
新冠疫情發展到如今,經過多個國家不同途徑的傳播,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病毒變異更是因應不同族群和地區的不同環境,變得傳染速度更快、更兇猛與難以預測。台灣的疫情防控發生突然的崩塌,給澳門地區一個警醒,不要在面臨大難臨頭的時候,才想起要喊救命、要疫苗、搶著去打針,這是目前台灣付出的沉重代價給澳門地區帶來的警示。雖然澳門目前的防疫態勢良好,但正如日前在廣州荔灣區發現的新冠確診個案一樣,誰會想到防疫態勢良好的社會基層中,就這麼突然爆發接二連三的新冠病毒變異確診個案呢!這一突發情況更是令廣州荔灣區的醫療體系帶來不可想像的衝擊,大批的民眾搶破頭地去接種疫苗,導致人與人的接觸突然增大,不但給防疫造成壓力,也凸顯疫情突發帶來的社會恐慌甚於真正的疫情。
從台灣地區、廣州荔灣區的疫情發展態勢來看,無不對澳門這個小城市帶來一些防疫參考。澳門在防疫措施的佈置不低於台灣和廣州荔灣,人民在和平安樂的環境下,都不太樂於去打新冠疫苗,不聽從政府的呼籲與疏於懈怠的疫情防控工作,最後因為一個突發的、不可預測的變異確診個案的爆發,才想到要去接種疫苗。對於可預測到的危險,防範於未然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的先知先覺,但就是害怕接種疫苗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可預測的副作用,為此,政府也通過購買保險等措施予以加持接種意願,雖然因接種人的個體原因會出現個別死亡個案,但相對於感染新冠肺炎死亡與接種疫苗帶來的整體免疫屏障而言,這個比例還是能接受的。而且從整體的社會利益來看,接種疫苗為所在地區帶來的好處更多,經濟要發展、民眾要就業,連最起碼的社交要持續健康進行,這都離不開接種疫苗形成的免疫屏障,從這個觀點來看,接種疫苗那就是每個民眾要承擔的一種社會義務,這要我們直視這種“福禍相依”的規律,而不是避而不談的“洪水猛獸”。
基於人權,政府不可過於強制要求民眾接種某某疫苗,只能呼籲,尊重個人意願。但基於作為一個社會責任人,作為這個地區的一份子,想要這個社會變得更好地發展起來、恢復起來,能繼續有安定健康的生活環境、有維持家庭生活的工作,那麼就不可避免地要正視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不能說想要過健康好生活又不想自身付出,遇到問題不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就只會伸手向政府要這要那,提這個要求那個要求。疫下,你捫心自問“我能為澳門做些什麼?”若只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而無視或忽視作為居民的“大義”,這麼自私狹隘的想法只能讓自己所在的地區處於被孤立的態勢。
--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