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768號
2021年06月01日
星期二
祝兒童及家長「兒童節快樂」!
2021-06-01
【特稿】今日( 6月1 日)為國際兒童節,祝願各位兒童和家長,節日快樂!兒童是未來社會的棟樑,對於下一代的培育問題,不少家長、甚至是照顧者角色的祖父母輩大嘆「而家湊一個細路仔真系辛苦、唔同以前!」當中的辛酸,只有照顧者最了解。由出生到成長,每個環節會或多或少讓家長感到壓力及吃力,壓力來自哪裡?正是來自生活。
根據統計局資料顯示,2020 年澳門少年兒童人口佔總人口的 13.3%,佔不足兩成人口,近年,本澳出生率經過了「受歡迎生肖」效應後,略有回落;2019年新生嬰兒共5979名,按年增加54名;出生率為8.9,較2018年下跌0.1個千分點;2020年全年新生嬰兒共5545名,按年减少434名;出生率為8.1,較2019年下跌0.8個千分點。影響生欲意欲的,不單一個因素,「土地問題」(居住)、家庭、經濟、照顧、教育因素,身心發展與成長等,涉及多個不同範疇;有看得見的、有無形的,對父母而言都是考慮因素之一。生育與否,不只是個人/家庭的決定,持續的生育率下降,還會影響到人口結構,社會勞動力、人口政策、城市/地區/國家競爭力等宏觀的層面。對如何鼓勵生育,單純經濟誘因,在目前發展狀況下的澳門和年青一代而言,相信未必是最大誘因;增加有薪產假、侍產假,能夠鼓勵生育?照顧一個小孩,動輒10幾年,數十日的婦女有薪產假、單位日數的男士有薪侍產假,相對十多年或更長的照顧時間和人生長河,微不足道;再者,家庭照顧以外,就是社會、政策配套問題,澳門有15年免費教育、中學生升大率超過9成,教育制度看似應該沒問題,但對於大部分家長而言,教育課本知識、應付幼、小,中學考試都已經不容易;還有道德觀念、正確價值觀……一系列育人教育工作,身為照顧者,考慮上缺一不可;將來子女到了適婚年齡,要憂慮其置業、生兒育女,照顧問題,人生,就如一個循環,光就是聽,都已經覺得累,自己追趕完人生的環節後,再重來一次!
有種說法,人生有兩個童年,一個是自己的童年、一個是陪伴子女成長,屬於子女的童年;父母努力工作,目的是為子女提供能力所及的較好生活條件,綜觀現在的政策,能否成就家長減輕壓力,陪伴子女渡過屬於他們的童年?!一個兒童遊樂區迫到人山人海、巴士擠不上,雨天上學大塞車、托兒額如同大抽獎、考幼稚園等同考狀元,這些生活細節,足以反映出照顧者及父母的壓力;所以,生育政策上,不單要關注兒童,還要關注家長和照顧者的支援、配套政策。
有意見認為,「生育不生育,主要責任不在政府,政府也不可能包生養死葬」。若果在民生問題上無法有適切的措施,讓居民安居樂業,對澳門有歸屬感,相信,很難有動力讓他們有下一定的念頭!疫情有隱憂下,民生問題仍然不容忽視。
祝願兒童節,兒童、家長及家庭照顧者,都能快樂!
諾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