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百年黨史 踐行初心使命

港澳是中國的一部分了解黨史具有重要意義

2021-06-01

在上海之巔俯瞰浦東的城市風貌

採訪團一行在中共二大會址前合照

【本報記者沐雨上海電】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為增進澳門社會對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的認識了解,由中聯辦宣傳文化部組織的澳門主流媒體記者採訪團,於5月30日至6月3日以“奮鬥百年路 啟程新征程”為主題,赴上海、浙江進行採訪。

澳門媒體參訪團一行於昨(31)日走訪了上海中共一大和二大會址紀念館、上海博物館、赴復旦大學參觀《共產黨宣言》展示館、以及採訪在申就讀的澳門學生以及復旦大學黨史專家。

中共二大創造史上七個“第一”

參觀上海二大會址紀念館時,館長尤瑋接受採訪表示,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望誌路106號召開一大,制定並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綱領和第一個決議,宣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同時宣告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誕生。而在1922年7月舉行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是中共歷史上承上啟下的一次大會,正確分析了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和中國社會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狀況。第一次提出黨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綱領;第一次提出黨的統一戰線思想——民主聯合戰線的思想;第一次公開發表《中國共產黨宣言》;制定第一部《黨章》;第一次比較完整地對工人運動、青少年運動和婦女運動提出要求;第一次明確決定加入共產國際;第一次明文提出“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這七個“第一”,為中國革命進一步指明了方向,與中共一大共同完成黨的創建任務。

她指出,港澳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中國共產黨創黨之初是如何帶領全國人民開展民主革命具有重要意義。展館裏的每一個老物件,一枚枚印章、一張張照片都傳承著紅色文化,都講述著一段革命往事,再現了中國共產黨創建發展的艱苦歷程。新修繕的紀念館聚集了中共一大、二大會址紀念館和中共四大紀念館的館藏精華,再現中國共產黨篳路藍縷的奮鬥歷程,勾勒出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留下的紅色印跡。目前正計劃將二大會址打造成5A級旅遊景點,結合文創企業、旅遊巴士等打造紅色旅遊路線。

用歷史凝心聚力奮勇前進

一行人下午赴上海復旦大學參訪《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陳望道舊居),並與來自澳門的復旦學生進行座談。會上復旦大學黨委黨校辦公室主任周曄表示,準確把握黨的初心使命、歷史起點、精神原點,矢志不渝堅守共產主義偉大理想,矢志不渝為國家謀富強、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每一個共產黨人的使命。堅持國家站位,把準時代脈搏,要持續推動創新理論研究,用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強化和引領思政課建設,堅持系統觀念,“四位一體”推進“四史”課程建設。被問及港澳如何在建黨百年的今天展開學習黨史教育,他指出可從兩方面入手工作。其一、青年學生群體是國家的未來 ,一定要做好青年教育工作;其次,黨的百年歷史就是為民謀幸福的歷史,大眾媒體傳播決定一個社會的輿論導向,將共產黨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價值發揚出來,讓民眾更加了解中共建黨的初衷。

有參加會議的復旦大學外語學院澳門學生冼佳瑩發言時表示,在澳門讀高中生時就有了解中國的歷史與黨史,現在入到大學也選修了一些課餘實踐活動,透過這些活動更加了解祖國的國情,更加了解到在“一國兩制”之下的澳門能有這麼好的發展,是離不開祖國的依靠與支持。她認為新時代之下的澳門教育,應該多結合時代需求舉辦愛國教育課程以及恆常性舉辦唱國歌、升國旗等國情教育活動。

採訪團一行人於當日還參訪了上海中心大廈。該建築總高度632米,地上127層、地下5層,總建築面積57.8萬平方米,是目前中國第一高樓、世界第二超級摩天大樓,也是上海的地標建築。遊客通過搭載被譽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18米/秒的超高速電梯,只需55秒即可直達546米高空的第118層上海之巔觀光廳。整個大廳呈三角環形布局,包裹落地超大透明玻璃幕墻,遊客可360°俯瞰上海城市風貌。

當日陪同採訪團一行的上海當地工作人員還有,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對外宣傳處一級主任科員姚毅、對外宣傳處幹部臧謙禧;復旦大學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副主任莊輝、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幹部羅逸倫、黨委宣傳部幹部李沁園、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生李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