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性化角度出發改善無障礙設施

一群智障人士家長對海濱休憩區的幾點建議

2021-06-19

海濱休憩區概念圖(市政署資料圖片)

海濱休憩區概念圖(市政署資料圖片)

【特訊】本報收到讀者郵件,標題為“ 一群智障人士家長對海濱休憩區的一點建議,冀政府改善海濱休憩區無障礙設施。”全文如下:

“感謝特區政府在善用閒置土地資源的前題下,在科學館旁邊興建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的海濱休憩區,設有海濱步行徑、多功能球場、滾軸溜冰場、健身康樂設施,以及佔地面積約2700平方米的兒童遊樂場,猜想是源於科學館延伸的概念,遊戲設計也偏向於較大啟發性和官能刺激。

早前我們帶同智障孩子到海濱休憩區玩樂,發現這樣寵大的資源投入,存在的問題也不少。首先是巴士站台欠缺無障礙的設施,令到輪椅使用者及推著嬰兒車出行的市民頗為費力,玻璃屋兩個入口不便於輪椅出入,整個休憩區竟然沒有一個無障礙洗手間,而由文化中心前往休憩區方向只有斑馬線而沒有設置交通燈,行人過馬路相當危險,出入口的路牌亦欠缺清晰指引,整體設計較少遮陽擋雨的設施,在這炎炎夏日之下,市民只能選擇在早晚時分才可享用該區設施。

根據澳門特區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當局應考慮所需空間與無障礙出入口之間的距離而鋪設適合的通道,公園及遊樂場必須提供適合其他殘疾人士休憩及玩樂的設施。基於此,我們向相關政府部門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 加入友善共融公園的元素,提供所有兒童共同玩樂、遊戲、發展能力的遊戲空間,讓部分無能力或能力不足之人士也能享受共融、無障礙的遊戲設施。

二. 增加往返該區的無障礙公交車,改善巴士站台的無障礙通道設施 ,以便於輪椅使用者及嬰幼兒家長的出行需要。

三. 增設有發聲裝置的交通燈以確保行人安全。

四. 增設休憩區的無障礙洗手間及可以讓市民遮陽擋雨的配套設施。

五. 建議將玻璃屋兩個入口改建成自動門以便於輪椅及嬰幼兒車出入。

我們殷切期望相關政府部門在興建各項設施時,能切實執行澳門特區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並以人性化的角度出發,為市民創設一個和諧友善的無障礙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