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渠網改善水浸還路於民

2021-07-08

【特稿】本澳進入了雨季及颱風季節,6月接連的多場暴雨,本澳多區現水浸,低窪地區的商戶及居民,連同要出行上班的市民,6月不少日子也是在「水」中渡過。市政署解釋,有食肆將油污接入渠網導致渠網淤塞,造成本澳6月1日大水浸; 另一邊廂,環保局指,透過排查中發現,全澳有47個排水口有污水流出,有部份是由於錯誤接駁,由於未經處理而對沿岸水質造成污染,而且指出目前最迫切是要找出該47個排水口的污水成因和作出改善措施;兩個部門的「證供」都反映出,本澳渠網混亂,要糾正這個歷史遺留問題,需要多個部門合力弄好渠務,藉優化、完善渠網,還原瀝清的水質以及改善水浸。

6月1日的持續數小時暴雨,打破本澳近70年的單日雨量紀錄,社會各界化身偵探 ,試圖找出澳門水浸元凶,為何新的雨水泵房投入服務內港及南灣、黑沙環會大水浸?市政署事後解釋新泵房要技術磨合,又指出,有食肆非法排污,將廚污非法駁入雨水渠,造成渠網淤塞,責成食肆要糾正,不要再非法或繼續將錯就錯,將食肆油污非法駁入雨水渠,坊間有意見,建議透過立法規範,減低及避免日後因此而對渠網所造的負荷和損害。除了食肆非法駁入排污,市政署過去曾指出,本澳渠網由於有地盤非法倒入沙泥而嚴重淤塞,無法有效去水; 不論是食肆油污、地盤沙泥,甚或其他商業、個人行為的明知故犯或無心之失、歷史遺留問題,渠網的負荷、老化問題,都影響千家萬戶,特別是低窪地區商戶和市民,若發現自己是元凶之一,應該及早自覺作出糾正和改善,為己為人。

另一方面,渠務問題也影響到本澳的水質,環保局近日指出,在排查中發現,全澳有47個排水口有污水流出,有部份是由於錯誤接駁,有部分是過去清污混合設計,由於渠網中合流系統區域的污水截流下水道長期處於滿流狀態,而分流系統區域的雨水渠網因常有生活污水錯駁和非法排污等問題。在6 月初公布的《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20》中指出,澳門局部沿岸水質長期欠佳,以內港、筷子基等區域水質最差,造成水質長期受污染的原因,正正與上述排水口的污水未經污水處理廠處理而流出海洋有關;環保局續指,目前最迫切是要找出該47個排水口的污水成因和作出改善措施,以及在內港興建3個在地式污水處理設施,解決內港、筷子基等區域水質最差的情況。

本澳在過去發展中,可能未有留意到渠網的問題,或基於當時的客觀條件、技術等原因未有作出改善。要提升居民的生活質素和完善營商環境,解決水浸和水質問題,兩者均不可或缺。渠務、渠網問題應該與防洪牆問題納入一同研究日程,不應該斬件式規劃和解決,防了洪但不能排澇,一樣會水浸,而且污水溢漏,誰想看見?!多個部門需合力弄好渠務,優化渠網,既做好防洪,也要得到排澇。

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