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2803號
2021年07月12日
星期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個結合是什麼?
2021-07-12
【中新社北京7月11日電】(作者文龍傑徐皇冠)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有關“第二個結合”的提法迅即引起外間關注。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靈魂和旗幟,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中共再創未來的不二法門。
如是觀察習近平就此提出的“兩個結合”可發現:前者強調的是中國當下實踐的客觀條件,後者強調的是中國的智識傳統;前者指向的是本體論問題,後者指向的是認識論問題。
何為文化?文化涉及器物、制度和思想等不同層面,涵蓋文學、哲學、政治、藝術、科學、宗教等諸多領域,概言之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中華民族過去所創造的經過揚棄且必須薪傳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總和。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土壤。“鍛煉無遺力,淵源有自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智識來源和精神依歸。
回顧百年曆史風雲可見,自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中國共產黨人就自覺地將其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比如,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革命實際和實踐及中華傳統文化中樸素的認識論和辯證法思想結合起來,創造性地寫出了《實踐論》《矛盾論》。
又如,鄧小平從馬克思主義出發,創造性轉化《禮記•禮運》的描述提出了“小康社會”的目標,並汲取《周易•乾》中“保合太和,乃利貞”的智慧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
再如,《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為黨的思想路線提供了智識資源;古人貧富有度、與天下同利的追求昇華為黨共同富裕的主張;知行合一、以行為本的古代智慧滋養了黨理論聯系實際的認識論。
最近十年,中共加力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習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應該科學對待民族傳統文化”,深刻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發展當代馬克思主義的豐厚滋養,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新時代的實踐之需。
回顧黨史,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從邁出改革開放決定關鍵一步,到向全世界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清晰可見,馬克思主義與同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實踐主題貫穿了百年。
宗明則義豐,旨顯則事彰。毫無疑問,隨著“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被提昇到政治理論新高度,新時代的中共將更加豐富其治國理政的內在邏輯,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基更牢,使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在內的華夏兒女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識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