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808號
2021年07月17日
星期六
第三針?
勢在必行
當局正研究適時推行
2021-07-17
【本報訊】當局公布,本澳新增一宗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六十三歲女患者被診斷出現腦炎,現時情況穩定。另外,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戴華浩表示,按現時數據顯示,應有必要接種第三劑疫苗。
在昨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新聞發布會中,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戴華浩公布,昨日新增一宗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通報。
六十三歲女子接種國藥疫苗後意識模糊送院斷為腦炎
患者為六十三歲女性,於七月三日接種第一劑「國藥滅活疫苗」,於七月十二日晚上感到頭暈和疲倦,七月十三日早上出現發熱,且意識模糊及語言表達混亂,無法與家人交流;前往鏡湖醫院急診就醫,懷疑腦缺血性改變,隨即轉往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就醫,經神經科醫生會診後,診斷為腦炎,入院接受治療。
現時患者清醒,能與家人進行對答交流,情況穩定。有關個案將交由「新冠病毒疫苖接種後不良事件評估工作小組」分析討論。
「mRNA疫苗」在內地很可能成為「滅活疫苗」的加強劑,本澳會否也推行第三劑疫苗的接種 (俗稱「補針」)?戴華浩回應,世界各地均有計劃或已實行接種第三劑的加強措施。他解釋,接種第二劑疫苗已經有效預防大部份重症和死亡;但是,在預防病毒傳播的效力略有不足。
「看來,第三劑應該是必須的,問題是為哪些人施打、何時開始施打。」戴華浩表示,隨着時間的推移,疫苗保護力會逐漸下降;所以,當局正在研究相關數據和各地做法,適時推出措施。他也提出,不只「國藥滅活疫苗」,已接種「mRNA疫苗」的人士都有可能需要「補針」。
關於『溝針』亦正研究中
戴華浩亦指出,關於混合接種疫苗 (俗稱「溝針」) 的做法,當局正在收集和研究相關數據。
外地傳媒報道,江西、浙江、寧波等將實施新措施,居民日常生活將因沒有接種疫苗而受到影響。以寧波寧海縣為例,原則上不允許沒有接種疫苗人士進入醫療機構住院部、養老院、學校、圖書館、博物館、監所等重點場所。本澳有否可能實施類此嚴厲措施?
戴華浩表示,當局考慮未來的措施是,接種疫苗可以在生活中得到很大便利;暫時沒有考慮因為未接種疫苗而不能進行某些活動的措施。
另外,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協調員梁亦好回應傳媒時表示,鑒於 Delta 病毒在全球引起疫情反彈,此病毒的特點是潛伏期短、傳播力強’傳播速度快,人員往來定必引致風險。由於,從外地回澳的人數多,在社區的「黃色健康碼人士」為數不少;所以,當局暫時沒有改變進入特定場所需出示「健康碼」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