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召回駐立陶宛大使 一中紅線不容觸碰

2021-08-11

【香港中通社8月10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施鑫岳)中國外交部10日宣佈,因立陶宛政府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中國政府決定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政府召回駐中國大使。中歐關係學者受訪指出,召回大使屬於非常嚴重的舉動,說明立陶宛已嚴重侵犯中國核心利益,中方必須採取及時有效措施劃出明確紅線。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消息,外交部發言人當天發表談話指出,近一段時間,立陶宛政府不顧中方反覆交涉、曉以利害,宣佈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此舉公然違背中立兩國建交公報精神,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堅決反對。敦促立方立即糾正錯誤決定,採取切實措施,消除惡劣影響,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據台媒報道,台灣外事主管部門負責人吳釗燮7月20日宣佈,將在立陶宛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是台灣在中國大陸邦交國設立的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並宣稱是重要『外交突破』。

立陶宛外交部發佈的新聞稿,也以『國家』稱呼台灣,並表示計劃在今年秋天到台灣設立辦事處。美國國務院東亞局還對此表達『讚賞』,聲稱樂見台灣擴展國際夥伴關係。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當天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訪問時指出,召回大使是非常嚴重的舉動,距離斷交僅一步之遙,這在中國外交史上也十分罕見。中國上一次召回駐外大使還要追溯到1995年,當時因美國政府允許李登輝訪美,中方召回了時任駐美大使。很顯然立陶宛在台灣問題上已嚴重侵犯中國的核心利益,突破了一個中國原則和底線。中方此舉是對立陶宛近期錯誤言行給予了力度極大的反擊,意在向立方傳遞明確態度。

據此前報道,被稱為『波羅的海三國』之一的立陶宛,曾在數年前多次重申,希望與中國建立經濟合作,甚至將中國形容為『戰略夥伴』,主動要求參加『一帶一路』倡議。2018年11月上旬,時任立陶宛總統格里包斯凱特應邀前往中國訪問,被認為是國家外交的一個重大成功。

不過,僅僅3個月後,立陶宛對中國的態度就發生了大轉彎。尤其自去年新政府上任以來,立陶宛更是站上反華第一線,又是宣佈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又就新疆問題舉行聽證會,通過涉疆決議;與此同時,立陶宛還把手伸向涉台議題,宣佈向台灣捐贈2萬劑新冠疫苗,允許台灣設立『代表處』。

王義桅認為,立陶宛對華態度的變化,主要原因是國內政權更迭再加上美國對其施加的影響。對於美國來說,將立陶宛推到反華第一線,既可以讓台海維持緊張局勢,又可以挑動歐洲國家與中國對立,破壞中歐關係,而美國又可以置身事外,可謂一舉多得。中方這次舉動,除了向立陶宛劃紅線,也在警告其他國家不要誤判形勢、步立陶宛後塵,同時也是對美國政府的一次表態。

王義桅強調,立陶宛方面需要認真反思,希望中國一味給予讓步和好處,甚至屢次利用台灣問題公然挑釁中國,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如果立陶宛不懸崖勒馬,仍執意與台灣發展官方關係,挑戰中國底線,未來不排除兩國走到斷交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