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促會六建議促完善各級教育發展

2021-08-24

高勝文

【特訊】本年二月,教育暨青年局和高等教育局合併為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負責跟進本澳高等教育、非高等教育和青年事務。澳門地區發展促進會理事長高勝文認為,兩教育部門合併有利於澳門教育發展,惟多項教育問題須盡快優化,提六建議促完善各級教育發展。

高勝文表示,合併後的教發局弱化了縱向的層級與部門邊界,更注重合作與協調,這有利於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教育統籌發展。惟多項教育問題須盡快優化,如教育投入、教育用地、教育政策、課程改革等方面應得到保障,才能使學生受教育權得以落實、家校合作模式得以優化、教學人員得以穩定、學校各項教育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高勝文轉達教育界會員意見指出,在非高等教育方面,2012年《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公佈後,非高等教育教師獲一定的保障,但有意見冀完善及增加不同職級教學人員薪酬及發放14個月教學人員專業發展津貼,推動完善退休金與公積金,以穩定教育人力資源的供給;同時,應充分發揮學生福利基金的作用,適度調升學生津貼,確保受教育權的落實。在高等教育方面,冀參考非高等教育教師的薪酬福利制度,同樣為高等教育教師提供教學人員專業發展津貼;此外,高等教育教師在職業生涯發展、薪酬與退休保障等方面,仍有待關注及完善。

高勝文續稱,雖教發局比原來兩個局的架構有所精簡,但會撤銷原兩局轄下的部分教育中心、青年中心和大學生中心,這可能對社區教育造成一定的影響;在獎助學金方面,其他的政府部門也各自設立相似的獎助學金制度,可見,現行的獎助學金制度存在重疊與不協調的現象;與此同時,《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下文簡稱《規劃》)與《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2021—2030)》(下文簡稱《綱要》)同樣是對澳門未來影響深遠的中長期政策,但關乎澳門高教未來十年發展方向的《綱要》卻沒有公開諮詢,這是讓人難以理解的,而《規劃》與《綱要》的銜接問題,也是當局及相關人士應關注的。

對於如何完善各級教育發展,高勝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提升與完善學生津貼及各級教學人員專業發展津貼,使受教育權得以落實、各級教師隊伍得以穩定;二是做好非高等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銜接工作,尤其在特殊教育、職業教育等方面,適時制訂相關政策與措施,以滿足社會發展所需與關注弱勢群體的需求;三是協調其他政府部門,完善現行的獎助學金制度,以確保資源有效運用;四是社區教育具有文化建設、公民教育、資源整合及持續發展等功能,建議把撤銷的中心及服務設施私營化或交予第三部門營運,藉此提升效率、促親子教育、加強居民的幸福感;五是盡快深化和推行教育投入、教育用地、教育政策、課程改革等各項重點目標,並適時作評估及調整,以完善各級教育發展;六是冀日後做好各項政策諮詢工作,增加收集意見的渠道,以廣納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