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2908號

2021年11月12日

星期五

加強保育圍里文化

2021-11-12

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歷史城區,顧名思義是指具有歷史價值的舊城區內建築文物及相關文化,保護歷史城區,也要保護其周邊具有歷史文化的建築物/群,例如大三巴牌坊背後的茨林圍,被視為舊城區內一個重要的舊民居圍、里。由於茨林圍與大三巴牌坊舊城牆遺址接連,茨林圍的歷史亦與大三巴牌坊有關聯,茨林圍是十七世紀時,日本天主教徒在澳門的聚居地,此區亦是歷史城區的緩衝區,茨林圍的歷史,是澳門城發展和社會發展重要的一頁。

 澳門是個中西文化匯聚的城市,舊城區的環境是澳門發展歷史的印記,茨林圍內的舊屋宇,是澳門舊日民居的文化片段,現時澳門仍有一些類似茨林圍的圍、里,同樣記載著澳門發展歷程,值得人們去關注。

舊日民居的文化片段

 圍里是澳門城市肌理中獨特的一個面貌,是城市演變中的一個痕跡,圍里亦是上世紀華人聚居而成的小社區,昔日每個圍里都各自有其社區環境,例如圍里內有土地社公,有食用水井,外有圍牆與外面隔離。在城市經濟發展和社會環境變遷下,澳門圍里大部份都消失了昔日環境,漸被人們忽略,遺忘。該些圍里或因不如茨林圍般『高知名度』,或因不位處歷史城區和名勝區附近,因而被遺忘,其存在價值亦遭忽視。

 澳門現存具歷史價值的舊圍里,都處在舊城區中,是城市發展歷史的一部分,但大都已日久失修,以致破落不堪,一些只有圍里外的圍牆經修護後保持基本面貌,但里內的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則破舊得很,甚或已成危樓,無人居住。

 文化局早前將鄰近大三巴區的永福圍內兩座青磚舊樓修復,並舉辦了展覽和工作坊等活動,宣傳昔日圍里文化,冀藉此恢復澳門人在圍里生活的集體回憶,並指出圍里空間是澳門的城市肌理較重要一環,亦體現澳門文化的獨特性。但現時澳門一些有價值的圍里仍被忽略,坊間冀望當局能加強對圍里的保育,加快修復並活化這些舊建築物。

澳門圍里價值被忽略

 群力智庫中心日前發表一份意見書,建議政府加強對圍里的保育,並將相當的圍里,打造成歷史文化及建築特色兼具的觀光點,可增加本澳旅遊資源,就如同大三巴永福圍般,成為文化休閒觀光區。

 『意見書』道出澳門圍和里,是澳門現存最小層級的道路。圍和里是廣東話所指的『掘頭巷』,大意均為寬度不廣、長度不多,有一個或多個出入口的道路,一般兩者的設計均設有特色名牌門樓出入口,當中部份門樓亦帶有牆畫或字句,內裏空間面積不算大,一般約由幾間至十多間樓高一至三層青磚屋組成的房屋群,當中部份亦帶有土地公或水井設施。

 群力智庫中心表示,本澳現有約兩百多條以圍或里命名的街道,基本存於本澳的舊區中,但隨着時代及經濟發展、社會缺乏保護意識等原因,部分圍里原有的建築物已拆除消失。

經濟發展歷史價值消失

 據統計;現時圍里內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的圍里僅剩下約廿個,而圍里內的歷史建築物總數也僅剩不到兩百幢,當中有保存狀況不佳,業權不明的問題,有些建築物更因日久失修,呈現倒塌危險,若遇上颱風等惡劣天氣時,除對居民造成的危險大增外,亦加大相關建築物的保育難度,當局應及早制定計劃,對該些建築物進行維護保育工作,讓圍里文化得以保留。

 意見書提出五方面保育圍里的建議,包括進行系統性的專門研究;加強宣傳推廣教育;加快對圍里建築的保育和修復;善用活化建築,增加本地旅遊資源;引入新科技,以創新意念活化澳門圍里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