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082號

2022年06月10日

星期五

優質陪伴

父母需要給子女優質的陪伴

2022-06-10

所謂優質陪伴,就是專注享受親子時光。

文:風鳴 圖:方正 編輯:EDWIN 設計:SAM LEI

子女有物資或輔助學習需求。

疫情之下,多個社服團體都反映,求助個案有增加,除了是經濟/失業、精神壓力,便是家庭或子女相處/管教/子女學業問題。要改善相處,最好是建立父母與子女之間每日的優質陪伴,家庭教育發展也要與時並進。

不時有家長反映,子女唔講自己想點,特別是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子女,家長的相處最為頭痛和費勁。在對話時,不少父母將自己的想法、經驗值、判斷和預測結果放入溝通過程中,發出引導性的溝通,在不平等的屬性和態度中,子女置於不對等的溝通位置,埋下了對話、相處衝擊的伏線,引發出家庭成員、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衝突。

上個月(5月15日)為國際家庭日,社工局聯同49個民間團體為響應這個日子,在5至6月期間,分別在台山區、青洲區、中區、南區、氹仔區及路環區開展300多項宣傳及教育活動,活動對象以新婚夫婦、嬰幼兒家庭、青少年家庭及長者家庭為主,橫跨母親節、國際家庭日、兒童節及父親節,透過開展親子關係、親職教育、兩性關係及家庭理財等生活教育活動,提升居民在親子管教、家庭成員相處等能力,並提升居民及早求助的意識,減低家庭衝突。疫情之下,多個社服團體都反映,求助個案有增加,除了是經濟/失業、精神壓力,便是家庭或子女相處/管教/子女學業問題。要改善相處,最好是建立父母與子女之間每日的優質陪伴,家庭教育發展也要與時並進。

生兒、育兒

本澳出生率近年持續下降,2021年全年,澳門新生嬰兒只有5026名,按年減少519名,出生率為7.4‰,是自2005年以來錄得最低,對於低出生率,有人歸究於經濟原因、近兩年有人歸究於疫情、請家傭難、無人幫忙照顧;認為自己無暇或無能力、經濟不足等,枯勿論原因,子女是父母的一部分承擔,正如俗語講,「生得佢出、就有責任照顧」,照顧在淺義上,可以泛指的起居生活上的料理,例如幫年幼子女沐浴、洗頭、更衣、供應三餐溫飽、餵食、接送上托兒所/學校等;進而有協助學習和教導課本內外知識、培養子女的興趣;在心理層次上,很多時候,不少家長會誤以為,一同相處、共進晚餐、子女有物資或輔助學習需求時,例如需要到補習班、興趣班,父母給予財政上的支持和負責接送,一家人有同一空間的共處場合,或者了解子女在學習上的困難、學習情況,零用錢足夠嗎?便是相處,認為有「對話」就等同「有溝通」,忽略了當中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