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應思考目前防疫政策

2022-09-29

【特稿】行政長官賀一誠的上周六新聞發布會,估不到受到外媒(BBC News 中文)的關注,即日的相關報道提及,最快十月底恢復內地旅行團來澳,期望每日可以接待四萬人。賀一誠在新聞發布會也提及,從疫情前的數據可以看到,內地客源是最重要的,現階段尤是澳門所需。

有說,澳門從來不是國際旅遊休閒中心,因為國際旅客數字遠遠不及內地旅客。有說,內地經濟也不樂觀,澳門中、長期不應依賴內地旅客。有說,經過修訂的《維護國家安全法》生效後,國際旅客不再選擇澳門,香港已經因此法律而遭到美國發出旅遊警示。以上都是專門的議題,在此暫不討論。

那麼,本篇評論關注甚麼?公共衛生。相信政府現時的思路是,防疫政策必須與內地一致──清零,首要是為了進入內地豁免隔離,既可讓日常往來珠澳的現狀維持甚至更為寬鬆,也可讓內地遊客來去自如。就算四萬甚至稍多的內地旅客不及疫情之前,至少可解「燃眉之急」,現時放棄國際旅客實是合乎情理。

有一番說話是政府沒有宣之於口的,本澳防疫政策的首要不再是公共衛生,而是經濟復甦。賀一誠談及清零時,沒有再提感染、重症、死亡等等;就算輕輕提及,看來它們都不是重點;至少官方新聞稿沒有這些字詞。本篇評論提出的問題是,短期解決經濟困境,無了期延長清零,長遠在公共衛生上有否影響?

「BBC」的報道或有啟發。香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表示,香港不可能再出現二月、三月的「一傳十、一傳百」的大爆發,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有效殖繁率已經降至一以下,即是一個人傳不到一個人,即是病毒傳染力度不太高,現時的香港不可能再次出現「超級傳播」。

金冬雁早前聯同三名學者聯署文章表示,香港已有充分凖備,已經充分了解Omicron的各種特性,因此「完全有條件」復常。他也向「BBC」提及,內地在清零政策下,是全球唯一從未發生大規模爆發的主要地區,沒有自然免疫,存在「真實風險」,無辦法馬上恢復與世界豁免檢疫通關。

見到「無辦法馬上恢復與世界豁免檢疫通關」一句後,可能澳門的官員心想:「嗱,專家都這樣說。」不過,大家也要留意,若果澳門堅持清零,與內地一樣從未出現大規模爆發,沒有自然免疫,未來通關的危機會否更大?這個問題需要有勇氣說真話的學者回應。

究竟,是否必須經歷大爆發之後,才有可能在風險不會急升之下復常?至少,香港甚至外國的經驗看來是必須。當然,很多市民甚至傳媒始終不願澳門出現大爆發,始終支持政府的清零政策,始終認為還有空間收緊防疫規定。但復常之路真的可以如此嗎?當然,澳門特色的復常可能真的可以如此!

早在疫情出現前,民間一直有說,過度為兒童清毒將會減弱他們的免疫力。不知這種說法是否準確。若是準確,過度把市民與病毒隔離,他日復常時,會否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機?把「保護市民生命」常常掛在口邊的官員有否考慮上述問題?或是只想繼續清零、四萬旅客,往後的事往後再算?

最後不忘戴上頭盔強調,本篇評論不是倡議本澳選取某種防疫政策,只是拋出問題望社會思考。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