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騎士」

拯救萬眾饑餓腸胃

2023-02-24

等待接單

外賣員接單後即趕往送餐

電單車滿載外賣餐點

「外賣箱」是否違法

大家對騎士的印象一般來源於中世紀:騎著駿馬、身披盔甲、戴著頭盔,以守護領地、家園和心愛的公主爲使命。

在現實生活中,外賣員常被稱作外賣車手、外賣騎士、外賣閃送員…等等。一般他們騎著鐵馬、穿著職業制服、頭戴安全帽,風裏來雨裏去,拯救萬千衆生饑餓腸胃。他們的職業生態最近特別引起社會的關注,當中主要是涉及有否違法及安全問題。

過去,在本澳有外賣專送員因在送餐時發生交通意外,不幸受傷、甚或因此而至身亡,亦有外賣員涉醉駕引至交通意外,事件引起社會關注。而近日,本地媒體對於外賣配送員在摩托車尾上捆綁或放置非固定的「外賣箱」屬運載物品是否違法的報導,引起社會迴響,事件引起傳媒及社會關注,當中原因主要是涉及有否違法及安全問題。交通事務局及執法部門,都應該更早洞察到社會變化,適時作出應對,提醒道路使用者和駕駛者,正視外賣配送員的職業保障問題。

外賣配送員生態社會熱議

外賣配送行業在疫情三年來,因為市場需求而成為了急速發展的行業,由於單量多、與時間競賽,不少外賣配送員都會一次運載數張訂單,為了提升食品的運送質量及增加載送量。近日,經本地傳媒就「外賣箱」的合法性及安全性提出質疑後,引起社會熱議。

根據治安警察局交通廳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檢控摩托車危險載貨合共242宗,當中127宗涉及外賣摩托車。根據《道路交通法》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被運載的物品不得影響駕駛、對人或物構成危險,又或影響交通。否則,可被科處罰款澳門元600元。

上年2022年6、7月澳門疫情爆發期間,政府禁止餐飲堂食,那時網購配送行業更是興旺,當時平台訂單有兩至三成增長。當時由每日均接由兩、三萬單增至三萬至四萬單。據其中一外賣平台稱,當時現有車手逾千人,日均配送約四十張訂單,由於當時社會面「靜止」狀態,車流大減,道路暢通,相對配送速度大大提高,

有外賣配送員反映,這行業薪酬多勞多得,平均每單十多元,每日如果能接四至五十份訂單已經很好,需因應商家出餐速度、路面交通狀況而定。如全職月薪可貼近至兩萬多元。能達到三、四萬的配送員其實不多,他們相對付出更多,必須全日做足、且沒休假,還需承擔交通意外風險。

議員、交諮委對事件表關注

本澳立法議員梁孫旭指出,近年越來越多人尤其青年投身做外賣車手,行業特性多勞多得,但行業背後的辛酸、挑戰只有自己知。車手每天工作除了日曬雨淋,取餐時因停車位不足被迫違泊,需要面對車輛有可能被“抄牌”的風險,澳門路面車多路窄,送餐途中一旦塞車,點餐者催單、不體諒等情況,也為車手帶來壓力。

梁孫旭表示,現時外賣車手除了一般的僱主僱員關係,也有為數不少的自僱外賣員,在網上接“炒單”,這類的自僱外賣員未必有購買工傷保險,一旦發生意外,較缺乏保障。他建議,研究建立外賣車手登記制度,要求配送平台為外賣車手提供交通、食安的培訓,避免不安全情況,加強對外賣車手的統一管理。

梁孫旭又稱,為保障外賣送餐員的合法權益,內地出台了《關於落實網絡餐飲平台責任 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進一步規範及保障車手。他建議可仿效內地做法,在臨時停泊方面,要求優化從業環境,例如在社區設有外賣接收點。未來在新城填海區規劃時,可分配臨時停車位,方便外賣車手停泊。

另一交諮委員張淑玲稱,綜觀《道路交通法》規定頭盔的標準須達到一定系數,惟個別外賣車手的頭盔或購自網上平台,未必符合安全規範,倘遇交通事故,外賣車手若配戴不合規格的頭盔或危及生命。

張淑玲認為,外賣車手相對於一般駕駛者而言,駕車時間更長,風險自然高,頭盔安全系數理應更嚴謹。因此呼籲當局除將外賣儲物箱納入規管外,亦應同等正視頭盔的安全規格,予以約束。

交諮委員黃萬濱亦指出,關注過去三年疫情期間,因外賣行業以快速、輕便、彈性為服務內容,不少車手屬兼職性質,而安裝的車尾箱多以膠帶、繩索、鎖扣固定,而非牢固地安裝在電單車上,存在險情。建議當局藉近期熱議車尾應否設儲物箱為契機,積極與幾家外賣 平台公司協商交流,達成共識,制訂既符合行車安全標準規範,亦考慮現時外賣盛行的社會需求,為業者訂定清晰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