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業問題,量力而為

2023-11-17

【特稿】過去幾年,疫情陰霾以及失業率高企、有部份打工仔收入縮水、銀行加息(令供樓人士在樓宇開支增加)等因素之下,本澳樓價和成交量也下跌。為令樓市回復元氣,特區政府推出樓市減辣措施,自明年1月1日起,普通住宅按揭成數上限為7成,經濟房屋按揭成數上限則為9成,不再設不同的按揭成數金額檔次上限。這個減辣措施,近日坊間對之彈多過讚,認為反而令細價樓更難上車。另一邊廂,行政長官於11月14日出席2024年度施政報告記者會上指,「夾心階層不存在,暫不考慮興建偉龍夾屋」。對於置業問題,筆者認為還是「量力而為」。

財政局公布的申報結算資產移轉印花稅資料顯示,10月份上半月,本澳住宅成交僅 52宗,較 9月份下半月減少25宗,減幅達3成24;而9月份住宅成交146宗,按月減少 94宗,跌幅近 4成。本澳樓宇成交量及呎價自疫情後走入淡市,政府終於推出減辣措施,統一將過去的累進式樓按比例劃一為上限7成,同時取消第二個單位的特別印花稅(第三個單位或以上的特別印花稅維持),期望為樓市鬆綁、減辣,但是,市面對於該政策出台後的反應,似乎彈多過讚。

有意見認為,因為買家需要支付的首期比例增加,反而令細價樓更難上車,對於換樓客或大呎數單位而言(即千多萬元以上)或會有一定好處,因為樓按成數比過往的累進式有所增加,但同樣要面對,需要支付的首期金額比以往較多的問題;亦有意見反映,經過疫情洗禮後 ,居民對於置業的意欲、心態有改變,其中也有居民收入比疫前下降、銀行供樓加息令經濟壓力增加等原因。

有心上樓者因首期增加,未夠首期者只能望樓輕嘆;部份人對樓市及置業心態改變,也令樓市氣氛未能回暖。經濟需要時間恢復元氣,市民的消費信心、置業信心、前景信心等,都需要時間恢復。另一邊廂,A區經屋開隊、橫琴新街坊開售在即,居民的置業選擇有更多,市場短期內需要時間時間消化新的樓市政策、在不同的樓宇之間考量。

行政長官於11月14日宣佈,暫停偉龍夾屋項目,未來有需要時再重啟。在目前這個市場氣氛之下,未嘗不是一個折衷的方法,避免資源浪費。

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