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2023-12-27

【特稿】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12月25日公佈《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提出研究進一步取消或放寬對港澳投資者的資質要求、持股比例、行業准入等限制,以及研究推動在粵港、粵澳口岸24小時通關。行動計劃提出主要目標:經過三年努力,粵港澳大灣區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營商環境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共商共建共享體制機制運作更加順暢。

與該目標配套,該行動計劃明確一系列具體措施。優化市場准入環境方面,清理對企業跨區域經營、遷移等設置的不合理條件。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方面,推動大灣區內地九市深入實施公平競爭政策,在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外的領域清理取消港澳企業在招標投標、政府採購、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差別化待遇。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得出的經驗,也是為什麼中國堅定不移地推動高水準對外開放,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國策。近年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華出口管制出現收縮,歐盟甚至宣布對中國產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如今西方在開放性方面出現了嚴重倒退,我們若效仿而行,只會陷入他們自我封閉的陷阱,到頭來只會盤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在10月17日舉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主題演講中,習近平主席再次宣布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展現了中國主動擴大開放的決心。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才剛剛過去兩個月,時至今日,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則於12月25日公佈《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這對於大灣區融合與國際市場開放,絕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畫》旨在改善營商環境,促進經濟合作與發展。這一計畫明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如取消或放寬對港澳投資者的限制,研究推動口岸實現24小時通關等。這些舉措將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大灣區的營商環境,加強與國際接軌。

在優化市場准入環境方面,清理不合理的條件對於企業跨區域經營和遷移是非常重要的。這將有助於促進企業自由競爭和拓展市場的能力。此外,推動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取消港澳企業在招標投標、採購、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差別待遇也是十分必要的。這將有助於公平競爭和促進各方的共同發展。另外,深入落實“灣區通”工程,提升市場一體化水準,為九個大灣區內的人員提供便利的簽注安排,進一步優化通關流程和作業方式,推動更多口岸實施“24小時通關”,這些措施將有助於促進大灣區內的人員流動與經濟合作。

在金融市場方面,推動南向通和加快債券市場的雙向開放也是十分重要的。跨境融資和信用服務的提升將為大灣區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遇。而在推動跨境便利執業與行業標準共通方面,優化港澳專業人士在大灣區內的職稱申報評審機制,方便港澳專業人才在大灣區內地開展業務,這將有助於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到大灣區,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然而,在粵港澳大灣區這塊試驗田上,在實施這些措施時,作為先行先試,也沒有過多經驗可借鑒參考的基礎上,還應注意一些問題。首先,要確保各項政策和改革的有效執行,避免出現只是紙上談兵或局部執行不徹底的情況。其次,應加強粵港澳三地的溝通與合作,確保各方的利益得到平等對待和充分尊重。再且,新措施還需要加大宣傳力度,使更多人瞭解和受益於這些政策和措施。

中共中央12月26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座談會,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這是自然發展的規律!對於國家計劃推動粵港粵澳更多口岸24小時通關這一積極舉措,也是順應發展規律所作出的配合,三地居民想必也是舉手讚成。通過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取消或放寬港澳投資者的限制,推動市場一體化和金融互聯互通,提升跨境便利執業與行業標準共通,將有助於促進大灣區的經濟發展和合作。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切實落實這些措施,並加強對外宣傳和合作,實現共贏與可持續發展。

--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