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如何找準定位?諾獎得主這樣建議

2024-01-19

【香港中通社1月18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嘉儀)隨著通脹消退和勞動力市場恢復活力,2024年全球經濟似乎走向“軟著陸”,但地緣政治衝突加劇仍帶來隱憂。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在危機並存的一年,如何重新找準定位、重塑吸引力?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18日與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合辦研討會,邀請本地及海外學者和商界領袖等探討香港未來經濟增長策略。

“如果讓我給香港提建議,我會說,去風險化、讓經濟組合走向多元化、多思考新潛力。”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oseph Stiglitz對香港前景樂觀。他說,香港的創新增值不僅帶來即時的回報,在全球市場明朗化後,這些技能會變得更有價值。

對此觀點,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表示認同。在王于漸看來,聯通世界是香港一直以來的優勢,在地緣政治緊張的世界,如何提升價值,包括駕馭世界供應鏈、健全金融體系和物流管理,以持續提供服務,香港要積極探索、多想一步。

“今天的香港是1945年至1950年代歷史的結果。也許香港向前發展,會有非常徹底的改變。”王于漸認為,現在的香港正處於重新思考的階段,要創造自己的轉折點。

劍橋大學運營和技術管理教授、劍橋大學中國管理中心聯合主任Christoph H Loch在深圳生活多年,他注意到很多深圳企業想發展出口業務,打出國際,“每一家企業都是香港的機會,他們在處理物流、資源上需要香港的幫助。”

除了致力成為創新科技中心和物流樞紐,香港也在探索文化藝術等全新領域,來拉動社會發展的“多頭馬車”。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副主席陳智思指出,要吸引人才來港,治安、教育、生活品質至關重要,文化也是香港競爭力的重要部分。西九文化區“硬件”已經建立起來,要引進和培育更多人才,完善“軟件”,形成整個生態系統。

近年,香港的投資市場面對不少質疑的聲音,但在企業家眼中,香港未來還有很多機遇,如共建“一帶一路”。

瑞安集團創始人及主席羅康瑞指出,過去10年,內地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投資已超過2400億美元,但這只是滄海一粟,未來需要借助全球私營市場的資金。因此香港可成為“一帶一路”的投資中心,利用現有的人才、經驗及資源,“香港不只是超級聯繫人,更是超級價值創造者,可以幫助不同城市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