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生態環境調查公開部分未提白海豚狀況

2024-02-07

【特寫】環保局以三百五十萬元批給的「澳門海域生態環境調查與評估研究」,主要結果已在《澳門環境狀況報告二零二二》公布,約四百字,當中沒有提及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然而,由環保局自行編撰的《澳門環境狀況報告二零二二》則列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的黑臉琵鷺的數字。

年前,環境保護局向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直接判給「澳門海域生態環境調查與評估研究」服務,金額為三百五十萬元,為期廿四個月。

近月,政府在諮詢文本 (https://reurl.cc/67aNv5) 提出,在路環龍瓜角對開海面,利用建築廢料堆填「生態島」,保育人士要求當局公開「澳門海域生態環境調查與評估研究」。環保局回覆本報時表示,相關研究的主要結果已經透過《澳門環境狀況報告二零二二》公布。

本報翻閱《澳門環境狀況報告二零二二》,內有一個題為「澳門海域生態環境調查與評估研究」的欄目,約四百字:

※海洋水環境質量監測結果表明,調查海域中最主要水環境污染物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重金屬污染情况並不嚴重。

※沉積物質量較好,大部分監測結果符合國家《海洋沉積物質量》(GB18668-2002)一類及二類標準。

※海洋生物及生態方面,水體中浮游植物以硅藻類爲主,中肋骨條藻爲浮游植物主要優勢種。浮游動物以橈足類、浮游幼體類、毛顎類、枝角類爲主,主要優勢種爲小擬哲水蚤、擬長腹劍水蚤、紡錘水蚤屬和浮游幼體的橈足類幼體和蔓足類幼體。底棲動物以多毛類類群爲主要組成,軟體動物和甲殼動物爲次主要組成,一些小型蟹類和端足類也是澳門常見的底棲物種。潮間帶動物種類包括多毛類、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星蟲動物和脊椎動物,其中軟體動物種類最多,其次是甲殼動物。

※海洋生物體質量方面,監測結果表明,魚類、甲殼類、軟體類都符合國家《海洋生物質量》(GB18421-2001)一類標準,但貝類中的長牡蠣部分監測指標超過上述一類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澳門環境狀況報告二零二二》對於「生態保護區」的著墨似乎更能具體給予公眾關注的資訊,其中一個段落:「路氹城生態保護區是澳門珍貴濕地之一,棲息着種類眾多的浮游動物、底棲動物、魚類、昆蟲以及鳥類等。二零二二年鳥季在該區錄得屬於國家I級重點保護鳥類的黑臉琵鷺最高數目為卅四隻,較二零二一年的五十九隻有所減少。」

從中可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的黑臉琵鷺可在環保局每年自行編撰的報告佔一席位;反之,數百萬元外判研究的公開部分,隻字不提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在澳門海域的狀況,令人感到意外、難以理解。是研究本應如此?或是研究團隊沒有涵蓋?或是編撰年度報告的環保局沒有摘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