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高』報告看中國司法的剛與柔

2024-03-09

3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中新社

【中新社北京3月8日電】(謝雁冰 黃鈺欽)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8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兩高”報告以有力措施、詳實數據、典型案例回應關切,彰顯中國司法的“剛”與“柔”。

剛在於程序之剛、紀律之剛、維護公平正義的力度之剛。

外界持續關注的懲治腐敗、掃黑除惡,一如既往成為“兩高”報告著墨關鍵:沈德咏、盛光祖、李文喜等30名原中管干部被依法懲處,殺害多人的勞榮枝被執行死刑,蔣四興、薛三元錘殺船員等137起發案二十年以上的命案被依法核准追訴。

案例勝千言,“兩高”報告的“點名”,讓外界看到司法機關嚴懲重大惡性犯罪、對腐敗“零容忍”的強硬態度,也對潛在不法分子形成有力震懾。

兩份報告中的相關表述鏗鏘有力,無論是“堅決打破腐敗分子‘一人逃亡、全家得利’的迷夢”,還是“法律和倫理底線不容挑戰”,一系列硬核表述讓人們感受到司法機關維護公平正義的決心。

對於網絡空間治理,“兩高”重拳出擊。最高法報告提出從嚴懲治網絡暴力,直指“網暴行為必須付出代價”。最高檢報告則以數據說話,介紹過去一年檢察機關依法嚴懲電詐網賭,積極參與打擊涉緬北電信網絡詐騙專項行動,深挖嚴打組織者、領導者及幕後“金主”,起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5.1萬人、網絡賭博犯罪1.9萬人。

刀刃向內的魄力也從這兩份報告中釋出。“靶向整治人情案、關係案、金錢案”,“堅決防治‘燈下黑’”,鍛造政法鐵軍的多項舉措被寫入報告。

柔在於方法之柔、調解之柔、司法為民的親和力之柔。

及時化解社會矛盾,需要注重司法工作的方式方法。前端發力,讓矛盾糾紛解于萌芽、止于訴前,展現出“柔性司法”的智慧,“兩高”報告中的一組數據便是最好詮釋——

去年檢察機關深化公益訴訟檢察,向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1.6萬件,絕大多數公益損害問題在訴前得到解決;全國法院通過委託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專業調解組織等成功調解糾紛1199.8萬件,同比增長32%,“治未病”落到實處。

司法之柔在於服務民眾,傳遞司法為民的溫度。兩份報告均把“為人民司法”單列為一部分,全面回應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安全生產、醫療養老、住房教育等問題。天價彩禮、寵物傷人、校園安全等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也被提及。

不同群體的需求在“兩高”報告中均有著墨。在繼續用較大篇幅介紹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之外,最高檢報告首次專段報告依法維護婦女合法權益情況,專門報告保障殘疾人和老年人便捷融入社會生活情況。

最高法報告明確把“付出實質性勞動”和“明顯占用時間”作為線上“隱形加班”的認定標準,讓在線工作有收益,離線休息有保障。外賣小哥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保護得到回應。在外界看來,不管來自哪個領域、哪個行業,都可以在報告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關注點。

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翻閱這兩份萬字長文,在剛柔相濟中,中國司法的力度與溫度更加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