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邊享ECFA紅利 邊毀兩岸政治基礎

2024-03-27

【香港中通社3月26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實施13年以來,台灣享受到來自大陸的關稅優惠累計突破100億美元。大陸涉台學者受訪表示,ECFA是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達成的一項對台讓利貿易安排,但近年來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還採取歧視性限制措施破壞兩岸經濟交流合作,ECFA的政治基礎已遭到嚴重破壞。

台灣經濟事務主管部門近日發布最新的ECFA執行情形。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底,台灣在ECFA項下貨貿早收清單中,從大陸獲得的關稅減免金額累計達到了101.01億美元。同一期間,大陸從台灣獲得的關稅減免金額只有10.84億美元,規模上僅有前者的十分之一。

中國國務院台辦發言人在日前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曾就有關ECFA事宜答問指出,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為非歧視原則。但考慮到兩岸都是一家人,為使兩岸特別是台灣同胞率先享受到ECFA利益,大陸同意在台當局還限制大陸2000多種農工產品輸入的非正常、歧視狀況下,同時推進正常化、自由化進程,先實施早期收獲計劃;且考慮雙方的經濟條件,大陸未要求在實施早期收獲計劃時,雙方早收產品在數量、貿易額等方面對等。“說白了就是大陸讓著台灣。”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教授唐永紅25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訪問時指出,2010年6月,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簽署了ECFA,並於2011年開始實施。根據這項協議,大陸承諾對台灣降稅產品為539項,而台灣對大陸降稅產品只有267項,足足相差一倍。此外,在ECFA項下,大陸從台灣進口的產品無論在數量還是金額上,均遠遠高於台灣從大陸進口的產品。

“上述兩項因素相結合,便造成了ECFA實施以來,海峽兩岸相互減免進口關稅不對等的結果。”唐永紅告訴記者,ECFA早期收獲清單的不對等安排以及ECFA實施以來相互減免關稅金額的不對等,實實在在體現出大陸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對台灣作出的讓利安排。這種讓利安排不僅有助於台灣產品在大陸市場上價格競爭力的提升,而且有助於減小島內產業可能面臨的來自大陸產品的競爭,從而促進台灣產業經濟的發展。

然而,台當局從兩岸貿易中大獲其利的同時,卻一直對來自大陸的產品高築壁壘。這種做法不僅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則,更不符合ECFA目標,損害了大陸相關產業和企業的利益。

去年12月15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認定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今年1月1日起,大陸中止對原產於台灣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適用ECFA協定稅率。商務部日前證實,正研究進一步採取中止ECFA早期收獲對台灣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關稅減讓等措施。

對此,唐永紅表示,ECFA是兩岸在“九二共識”這一政治基礎和前提條件下協商談判並簽訂的。但民進黨2016年上台後,不僅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還聯合外部勢力謀求“台獨”分裂,阻礙大陸發展,嚴重損害國家核心利益。其通過ECFA繼續享受大陸關稅優惠的政治基礎和前提條件已被嚴重破壞。而且,若繼續維持,既會造成台灣民眾“政經取向分離”,又會有利於民進黨執政的經濟基礎與民意基礎。

唐永紅續指,因此,大陸方面有理由進一步中止ECFA項下對台關稅減讓,並結合民進黨當局對大陸的貿易壁壘政策採取相應措施。這是完全正當合理的舉措。如果兩岸經貿因此受到衝擊,影響到台灣企業和消費者利益,責任當然完全在於民進黨當局拒不認同“九二共識”並採行敵對性的兩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