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一號」已產生10TB高質數據助研究

2024-05-22

【特訊】2023年5月21日16時,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採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顆內地與澳門合作研製的空間科學衛星「澳門科學一號」(以下簡稱「澳科一號」)。它由A、B雙星組成,搭載的科學載荷有高精度矢量磁力儀等十個科學載荷,是國際首顆低緯度地磁場與空間環境探測衛星,也是我國地球磁場探測精度最高的衛星。

今天,「澳科一號」衛星已在軌運行一周年,目前所有的科學載荷正常運行,已經繞地球飛行約5600圈,地面系統正常接收「澳科一號」雙星每天下傳的0級數據,澳科衛星科學與應用數據中心對每天接受的數據分析處理,產生了約 10TB 的高質量科學數據。中國科學家與國外科學家目前對「澳科一號」衛星的高質量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將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GU)旗下著名刊物Earth and Space Science,該期刊將出版由20多篇關於「澳科一號」衛星成果組成的專輯,主題為“Initial Results of MSS-1 Twin Satellites”,由張可可講座教授、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David Gubbins、中國科學院院士潘永信以及劉鵬飛博士共同擔任專輯客座編輯。

近日,「澳科一號」衛星科學家團隊通過分析「澳科一號」A星的高精度地磁觀測數據與B星的太陽X射綫觀測數據,發現了近期地磁暴中的地球磁場強烈的時空變化與相關的太陽耀斑,代表了我國首次基於高精度地磁衛星對地磁暴中地球磁場巨變的觀測,對於地磁暴科學研究以及未來展開潛在地磁暴災害實時預警具有重要意義,亦是「澳科一號」衛星投入使用以來的一個重要發現成果,獲得了《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學習強國》、《中國日報》等多家媒體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