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生育
意願雙低
2024-07-19
在以勞動力為主的年代,人口就是勞動力,人們樂於生育,華人的傳統家庭觀念中,都存在著多子、多孫,就是多福的觀念。然而,在多方面因素下,多個國家都面對出生率低的情況和問題,甚至出現人口負增長(即該年度出生人口低於死亡人口)。澳門近年都面對出生率低的問題,年青人除了對生育意欲下降,更甚者,近年發展至連結婚意欲都下降。不婚不育、或者低結婚率和低生育率,日後會影響社會日後發展,如何是好?
去年出生率又創歷史新低
社工局於6月上旬推出了鼓勵生育的公益廣告,反映出低出生率問題已經到達刻不容緩的地步,到底澳門的出生率近年有多低?2023年全年,本澳新生嬰兒數目為3712名,出生率為5.5‰ ,再次突破有紀錄以來的歷史低位,人口總和生育率僅有0.8,較聯合國提出的世代更替水平2.1存在較大距離; 亞老年人口撫養比率持續上升至24.8%,相當於約4名成年人撫養1名老年人。
世紀難題:青年人結婚和生育率都偏低
結婚、生兒育女,是不少人認為是人生必經階段,但在社會發展過中,這個傳統人生階段觀念卻迎來了世紀難題,出現青年人結婚和生育率都偏低的情況。婦聯總會繼2019年、2022年進行生育意願調查後,於今年4月份開展“2024年澳門居民婚育意願調查”,並且在過去的生育意願調查基礎上,加入結婚組織家庭的意願調查,了解本地18-49歲人士對於婚姻與生育方面的想法、實際情況與需求。
「有雞先還是有雞蛋先?」這個問題至今未有百分百被肯定的推論與答案,換個角度,婚姻與生育,在倫理角度上,有著連帶關係,可以說,正常人生階段,順序是先結婚、後生育,但若當代人連婚欲都低,還會有後續的生育嗎?
居民整體生育意願明顯下降
據“2024年澳門居民婚育意願調查”結果反映,居民整體生育意願明顯下降,青年人對婚姻與生育意願偏低。
在婚姻意願數據中顯示,00後(18~24歲)及90後(25~34歲)的未婚受訪者結婚意願都明顯較偏低,近半數(49%)90後與超過4成(41%)00後受訪者明確表示5年內沒有結婚的計劃。當中影響居民婚姻意願的三大主要因素分別是經濟因素(結婚開支、婚後住屋等),佔整體受訪者近一半(49%)、其次為伴侶因素(生活習慣、三觀契合程度等),佔25%、接著是自身原因(婚姻觀念、職業與生涯規劃等),佔19%。由於籌辦婚禮、安排婚後住房等都會涉及龐大的經濟開支,明顯會對居民的結婚意願產生重要影響。
雖然,五成半受訪者認為25至29歲是最佳結婚年齡和生育年齡, 2023年澳門女性初婚年齡中位數29.5歲、男性初婚年齡中位數性31.2歲;新生嬰兒母親年齡中位數為31.4歲,父親則是32.9歲,反映現實中居民的婚育年齡與理想有一定推遲。亦可能受低結婚意、經濟、住屋問題等影響到對結婚採取實際行動。
生育調查部分中,居民生育意願平均分為4.76分(10分為滿分),相較2022年生育調查的6.33分下降了1.57分。從年齡分組來看,00後受訪者生育意願為4.02分;90後受訪者生育意願為4.54分;80後受訪者生育意願為4.81分,適婚適育的青年群體生育意願分數顯著低於平均水平。
生育意願受經濟、住屋、生活質素影響
在未生育的受訪者中,認為生育會令私人生活受影響或失去個人時間(56%),以及認為擔任父母親責任重大的比例(50%),顯著高於已生育的受訪者(37%及34%)。
對於如何提高生育意願,已生育受訪者最期望的三項支持分別是增加經濟支援(70%),其次是家庭友善措施(69%),第三是提供適合新婚夫婦或育有年幼子女家庭的公共房申請優惠政策(68%);未生育受訪者中,首兩位仍然是增加經濟支援措施(71%)及家庭友善措施(60%);第三位則為延長有薪產假及男侍產假(69%),結果亦普遍與前述經濟、居住與照顧問題影響居民生育意願的結果相符;另外選擇完善輔助生育技術服務和輔助生育補貼的受訪者比例佔近五成,較以往調查有明顯增加。
在已生育的受訪者中,影響生育意願的首三項因素分別為︰育兒開支大(75%)、其次居住空間不足(73%)、以及工作繁忙沒有足夠時間照顧(70%);而未生育的受訪者則認為︰工作繁忙沒有足夠時間照顧(68%)、其次是育兒開支大(68%),以及子女教養問題造成的壓力與負擔(61%)。兩者同樣圍繞著經濟、居住及照顧問題,反映在相關支持政策方面仍有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