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聞集納

2024-10-21

藥物監督管理局參加第十九屆藥物監管機構國際會議

△第十九屆藥物監管機構國際會議於2024年10月14日至18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行,應會議主辦方邀請,藥物監督管理局蔡炳祥局長、吳國良副局長以及化學藥及器械處陳德賢處長參加會議,與來自各地的藥監部門領導人員、專家學者及行業協會等就藥監領域的不同議題及最新發展進行溝通交流。

ICDRA是世界衛生組織為加強各成員國/地區政府藥品監督管理工作交流和協調統一而舉辦的重要會議,是全球各地藥監部門討論問題、交換意見和探討發展趨勢的論壇,會議每兩年舉行一次。第十九屆會議的主題為“智慧監管:為全球民眾提供具質量保證的藥品”,共有120個國家/地區的藥監部門領導人員和專家學者出席是次會議。會議開幕式上,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博士強調了藥監機構國際會議對促進國際藥品監管協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全球正面對抗生素耐藥性、後疫情時代以及使用人工智能所帶來的挑戰,全球合作對於藥品監管變得尤其關鍵。

會議期間,世衛組織、藥監部門領導人員、專家學者及行業協會分別圍繞多個藥監領域的熱點議題進行了主旨演講及討論分享。這些議題包括國際藥品及醫療器械監管趨同與合作、智慧藥監的最新發展、通過伙伴合作關係強化監管體系、國際藥品及醫療器械聯合審評程序、先進療法製品的監管措施、醫療器械的監管趨勢、構建有效的藥物警戒系統、藥物及醫療器械的臨床試驗、各項質量管理規範的核查工作、傳統藥物的監管發展,以及藥監人員在遏止抗生素耐藥方面的角色等。

會議期間,藥監局代表與參會者就全球藥監政策的重點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包括運用監管協作機制提升監管效率、先進療法製品的風險管理策略,以及人工智能對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管帶來的挑戰與機遇等。藥監局將總結國際監管經驗,善用“智慧監管”,以更有效地運用監管資源及強化監管成果,促進本澳藥監工作與國際趨同發展。與此同時,藥監局將持續推動藥監領域的各項重點工作,包括持續優化藥物審評審批機制、推進醫療器械監管制度立法工作,以及制訂《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亦計劃發佈《無菌藥物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及《生物製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提升藥業的專業水平及競爭力,促進藥業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提升公眾健康福祉的同時,多方面促進大健康產業發展。

電話詐騙團伙四成員被羈押

△日前,警方搗破一個電話詐騙團伙,該團伙涉及近期發生的兩宗電話詐騙案件,有關案件現已移送檢察院偵辦。

案情顯示,五名內地男子涉嫌組成犯罪團伙,彼等以電話分別冒充兩名被害人的親屬,訛稱因傷人而急需現金保釋及進行賠償。兩名被害人不虞有詐,並分別按指示向一名假冒律師的團伙成員交付港元十二萬元及澳門元二十四萬元款項。其後,兩名被害人與家人傾談並得知被騙,為此,兩被害人隨即分別報警並揭發案件。

該等電話詐騙事件發生後,再有市民收到同類詐騙電話,當時,該名市民識破騙局並即時報警,經警方及時跟進調查,犯罪團伙的五名成員已被緝獲。

經初步偵查,五名嫌犯涉嫌觸犯下列犯罪:

-《刑法典》第211條第1款及第4款a)項結合第196條b)項規定及處罰的“相當巨額詐騙罪”,行為人可被判處至十年徒刑;

-《刑法典》第211條第1款及第3款結合第196條a)項規定及處罰的“巨額詐騙罪”,行為人可被判處至五年徒刑。

經對各嫌犯進行司法訊問,考慮有關犯罪的性質及嚴重性,為避免相關嫌犯逃離本澳、繼續作出相同性質的犯罪行為,以及擾亂訴訟程序和社會安寧,經承辦檢察官建議,刑事起訴法庭法官命令對四名嫌犯採取羈押強制措施,對一名嫌犯採取提供身份資料及居所書錄的強制措施。

依照《刑事訴訟法典》的規定,檢察院將繼續對上述案件進行相應的刑事偵查措施。

電信詐騙嚴重侵害市民財產安全和社會秩序,防罪滅罪需要社會各方通力合作,為共同維護本澳良好的治安環境,檢察院提請市民大眾,如接獲來電要求支付款項或轉帳時,應保持冷靜,並先向親友或相關機構核實電話或訊息的真偽;同時,亦請市民多向家中長者分享防騙資訊。倘懷疑有騙案發生,應儘快向警方或檢察院檢舉,以合力遏止和打擊各類電信詐騙的犯罪活動。

深入“秘境”探索“功德林” “記憶沙龍”公眾講座順利舉行

△由澳門基金會“澳門記憶”文史網主辦之“記憶沙龍”十月公眾講座於上週六(19日)上午十時在功德林寺內舉行,由澳門基金會開荊博士主講“禪院女學——功德林與嶺南地區首家女子佛學院”,並設寺內參觀活動。

《澳門功德林寺院檔案文獻(1645-1980年)》於2023年5月成功申報UNESCO《世界記憶(國際)名錄》,寺內館藏的文獻遺產共6000多件,是嶺南地區首座女子佛教學院。楊開荊博士從其文獻研究工作出發,介紹功德林的發展歷程,並深入講解寺院的文獻遺產,這些珍貴文獻主要生成於清初至20世紀中葉,還有少量明末典籍,包括有梁啟超的信函、印光法師的手稿、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創辦人家族的檔案、女子佛教學院辦學的規章等大批史料。楊博士分享了從發掘、整理文獻,以至參與申報名錄的歷程,期望功德林館藏的申遺成功,能喚起社會對本土文化資源,尤其是文獻史料的關注,並促進相關領域的教育、培養及學術研究。

是次活動獲功德林寺院大力支持,除提供講座場地,更特設寺內參觀活動,參與者有機會進入寺內藏經閣,一睹這批珍貴的文獻遺產,包括講座中提及的古籍、手稿、名人書信和貝葉經等等,機會難得,期間多位市民積極提問,氣氛熱烈。

澳門基金會多年來持續組織本澳文史工作者走進校園及社區舉辦“記憶沙龍”,至今已舉辦114場校園專場、3場大學專場、37場市民公開場及3場社服機構特別場講座,合共157場累計近13500人次參與,成為了解澳門歷史文化的品牌活動。而在本年的11月和12月,將繼續推出別具特色的記憶沙龍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