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840號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陳溥森籲優化路環街市激活特色建築
2024-11-26
【來論】位於路環舊城區路環村的“路環街市”,是一座具有130多年歷史的建築,原本是澳門現存的9個傳統街市之一。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年青市民的生活模式和市民飲食習慣的改變,使路環街市在時移世易中原有的功能在不斷削弱,甚至喪失。由於進入市場購物的顧客日漸減少,攤位的生意額在不斷萎縮,甚至達到了無利可圖的地步,導致小販們對繼續經營失去興趣,全盛時期擁有的23個(含散位)攤位到最後僅剩下一間菜檔和一個雜檔在苦苦支撐,整個街市變得空空蕩蕩。月前,碩果僅存的兩名攤販亦難以為繼,把攤檔交還給市政署,這顯示街市內已再也沒有攤檔經營。昨天(25日)《政府公報》刊登第 181/2024 號行政長官批示,原路環街市不列入公共街市名單之中。這意味著澳門現時的傳統街市只剩下8個。
路環街市的衰竭消亡並非意料之外,而是有跡可尋。究其原因,主要是區內人口老化,年青市民的生活模式與飲食習慣與老一輩的觀念存在差異,再加上原來樂於前來光顧的葡國籍居民絕大多數已回到原籍地生活,熟客大量減少。更重要的是,路環街市外圍缺乏購物泊車位和市販卸貨停車區,容易受到交通檢控處罰,於供需雙方都不利;另外,街市內部的建築結構因年久失修出現多處滲漏水,且通風透氣不足,使整體環境形成翳焗之勢,盛夏時節室內溫度甚至高達攝氏40度,不僅不利於各類商品的陳列存放,更令市民難以忍受悶熱而望而卻步。另一方面,《公共街市管理制度》(即俗稱《新街市法》)實施後,設置了承租人每年經營天數不能低於240天的規定,對年長承租者的經營意欲也產生一定的影響。
有見及此,市政署現正對路環街市原址的發展定位展開研究,擬在未來透過不同渠道聽取社會意見,善用公共資源,活化原路環街市建築物等大方向作整體考慮,以配合路環的整體規劃的發展。此舉思路正確,部署得當,措施穩妥,值得支持。
原路環街市雖然佔地面積不大,僅有400平方米,但涼亭式的建築造型別具特色,再加上後期的修繕和擴建,故在一段較長的歷史時期內深受著路環華洋居民的歡迎。況且,離島路環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特色鮮明的漁港風貌,老街、棚寮、坡堤、埗頭、海景等場景,常吸引眾多市民和遊客前來尋幽探勝與拍照留念。如今要在新形勢下予以活化,就必須有計劃地配合離島旅遊的發展,融入多種元素,展開綜合整治和優化。首先要規劃好以街市建築原址為中心的周邊交通問題,理順人出行、車上落的矛盾。為保留街市建築的古風遺韻,應對內邊的佈局、水電設施和公共廁所予以創新的調整,建議考慮增加熟食供應、悠閒茶座和文創工藝展銷等攤位或工作坊,使其功能變成一處悠閒消遣的場所,藉此打造一個嶄新的旅遊景點。
~社會民生促進會永遠榮譽會長陳溥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