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飾行業 亦需與時俱進

金飾行業在旅客和本地消費市場

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2025-03-21

2022年全年,本澳有關鑽石、寶石及黃金產業附加價值高相關材料及其製品涉及進出口金額為158億澳門元,產業鏈涉及交易、設計、加工、金融、拍賣、展銷等行業。《金伯利進程證書制度》自2019年10月起適用於澳門,特區政府亦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希望拓展鑽石寶石交易的加工業務,助力本澳逐步形成珠寶產業鏈。本澳具備條件及政策推動黃金、珠寶業由上而下的產業鏈發展。但目前行業仍集中在下游零售。澳門金業同業工會理事長李子豐提出,希望琴澳兩地政府推動在橫琴商貿區設立相應的發展項目,吸引商家,進一步推動行業的發展。

李子豐建議黃金由設計上走向飾品化以迎合年青年市場

李子豐

金價高企

黃金的投資價值無容置疑

由於本澳產品在正貨、質量等方面都較有保障,加上低稅制、人民幣匯率與澳門元之間有差距等,形成本澳的零售業及部份產品比內地較有吸引力,故此,有不少旅客來澳時,都會順道購買心儀的商品,由食品、服飾、奢侈品等都有。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2024年全年入境旅客人次按年上升23.8%,帶動旅客總消費(不包括博彩)按年增加5.8%至753.6億元(澳門元,下同),當中留宿旅客(623.1億元)及不過夜旅客(130.5億元)總消費分別錄得3.5%及17.9%的升幅。2024年全年旅客人均消費為2157元,按年減少14.6%,消費模式方面,旅客消費金額主要用於購物(佔45.4%),其次為住宿(25.5%)及餐飲(20.9%)。

去年來澳觀比賽旅客消費高

按來澳主要目的統計,2024年全年來澳觀看演出/賽事(5076元)和參加會展(4323元)的旅客人均消費較高。按主要客源地統計,2024年全年中國內地(2503元)、香港特區(1009元)及台灣地區(1952元)旅客的人均消費按年分別下跌18.1%、13%及8.8%。東北亞的韓國(2405元)及日本(2093元)旅客之人均消費按年分別減少33.8%及1.4%,東南亞的泰國(2598元)及馬來西亞(1992元)旅客之人均消費亦分別下跌22.7%及15%,而新加坡旅客之人均消費(2834元)則錄得6.6%升幅。

黃金珠寶是不少旅客,尤其是內地旅客來澳時會選購的產品,在澳門買金受內地旅客認同和歡迎,皆因黃金送禮自奉兩皆宜,加上中國人在婚嫁中會為新人贈送金飾或名貴珠寶首飾,祝賀新人,另一個原因,與中國人認同黃金的投資價值有關,所以,在婚嫁旺季和前夕,或者其他投資市場波動較大時,即使金價高企,黃金珠寶店仍然其門若市,下游零售市場蓬勃。

「誠信店」成色標準保持質量

從事金飾行業多年的李子豐,其創立的珠寶和金飾店本地人無所不認識,他見證了澳門珠寶金飾行業發展。他指出,在商會及政府努力下,本地的珠寶金飾行業於上世紀90年代制定了成色標準,而消委會自2001年推出「誠信店」計劃後,不少珠寶金飾店都參與了有關計劃,加上政府每年檢測黃金成色,保持質量,令黃金和黃金飾品的質量、監管由商會行為轉為政府行為;透過立法及成色統一,以好的法律、制度及標準,令之比鄰近地區更有公信力,形成澳人北上也不會購買珠寶黃金,反之吸引內地旅客到澳購買的消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