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有助行業升級轉型

2025-03-21

本澳零售業中旅客佔一定的市場份額

市民旅客有信心到店舖購買飾物

基於國際局勢、投資環境等因素,近年金價持續高企,李子豐反映,疫情期間,世界消費模式都有所轉變,尤其在中國市場,年青人的消費模式有改變,外遊也趨向窮遊、以增廣見聞、尋找人生商機為方向,令黃金飾品的銷量有影響。他回想,自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後,希望發展中國的珠寶集散地政策下,中國的黃金開始發展內銷,由以前「黃金香港進入國內後全進全出,一厘都不留低,後轉向部份會內銷」。並續指,在2004年沙士、2008年金融海嘯後,由於經濟不景、金融海嘯等,存金於民對經濟引發的效果更明顯,中國開始將黃金市場向民間開放,由以往賣買同價,轉向具投資價值,促使每年增加存金量及增加儲備金,而且在世界變局變化甚快情況下,很多國家趨向存金,帶動人民都存起金來,令民間對黃金的需求都有所增加。他也持續看好黃金的投資前景,認為應該著眼投資黃金「重量」所得到的回報價值,而不是著眼購入時的「價錢」。

若國際化需配合中國發展方向

李子豐提出,誠信成為了該行業發展的根基,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澳期間明確澳門的經濟發展,他期望,澳門加強與大灣區的交流,相信交流有助進一步推動發展,讓澳門的黃金飾品行業在目前良好的制度和基礎下,往後有更好的行業發展。他又提出,澳門的黃金或黃金飾品市場若要走向國際化,需要配合中國的發展方向,以及解決人才、物流、本地黃金回收後重回市場等問題。

推動黃金珠寶業上下游發展

2022 年全年,本澳有關鑽石、寶石及黃金產業附加價值高相關材料及其製品涉及進出口金額為158億澳門元,產業鏈涉及交易、設計、加工、金融、拍賣、展銷等眾多行業。《金伯利進程證書制度》自2019 年10月起適用於澳門,是特區政府推動毛坯鑽石在澳交易的第一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到,支援發展毛坯鑽石加工,打造世界級毛坯鑽石、寶石交易中心,特區政府亦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希望拓展鑽石寶石交易的加工業務,助力本澳逐步形成珠寶產業鏈。李子豐提出,希望琴澳兩地政府推動在橫琴商貿區設立相應的發展項目,形式黃金珠寶人流密集,吸引商家,進一步推動行業的發展。透過由上游開始,繼而推動下游零售業發展。

發揮「掌上明珠」的地位

黃金具投資價值是不容置異,但隨著時代轉變和年青一代消費模式、思維改變,對黃金或一件物品的價值,除了希望有相應回報外,還希望有更高的性價比、其他附加值等,李子豐建議,黃金市場都要變化產品,將產品綜合化,例如設計成有金有珠寶的飾品、裝飾品,迎合大眾消費,透過設計,改變黃金產品在年青人市場中的定位,令黃金飾品市場可以有長遠的發展。人才方面也需要作出配合,引入國際人才,令本地的黃金飾品市場迎來新的商機和可持續發展,在多元經濟發展中作出持續的貢獻,發揮「掌上明珠」的地位。

冀政府支持在澳設鑑定中心

金業同業工會多年已經提出在澳門設立「黃金珠寶鑑定中心」,李子豐表示,很多黃金在本地回購後需運往內地、香港。金業同業工會近年打通了西線,以往「雞毛蒜皮」(金)都從香港、深圳返往及集散,目前可以直接經西線,由深圳往返珠海,交通物流快捷度大大提升,有利行業發展。若澳門能夠於本地將相關黃金調節成黃金產品,可以節省交通、保險等經濟和時間成本,有利產業發展和多元化,所以希望政府可以支持本澳設立「黃金珠寶鑑定中心」,但仍與經科局洽商中。又建議政府,向中央政府爭取,提升旅客攜帶進入內地商品的免稅額,按經濟指標與時俱進,既方便旅客,又能提升旅客的消費力和意欲。

本澳的黃金珠寶業目前在下游零售部份較蓬勃,要推動整個產業鏈由上而下發展,正如李子豐所提,需要多項政策的配合,由政策、人才、周邊政策的配合,方可加強有關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