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939號
2025年03月26日
星期三
群力建議學校加強培育時代之才築澳門未來
2025-03-26
【特訊】面對各行各業日益顯示的飽和態勢以及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學生群體亟需做好生涯規劃,以靈活應對時代的快速變遷。今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提出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在此背景下,群力智庫副會長江超育認為,澳門應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愛國愛澳教育,緊密貼合社會需求,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並為中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從教學和實踐雙重維度助力學生發掘潛能,全面提升能力。
深化愛國愛澳教育根基。江超育副會長強調,青年和學生是國家與地區的未來之光, 而培養其家國情懷和民族的認同感是澳門行穩致遠的關鍵。因此,當局應持續深化本澳的愛國教育,強化愛國愛澳的精神傳播,全面審視並規劃國情教育的實施進度,確保青少年能緊貼國家發展的新步伐,增強民族認同感,激勵他們為建設祖國與澳門貢獻青春力量。此外,普法教育亦不可或缺,當局應攜手學校、社團及社會各界,共同開展常態化的普法教育活動,推動憲法和基本進入校園,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同時,組織教師參與國情調研實踐,以科學精神和實地考察為基礎,精準設計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
構建創新人才培育體系。江超育認為,鑒於全球科技水準的迅速上升以及國家對人才培養高度重視,加上本澳積多元化產業發展對於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澳的教育必須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階段。當局應著眼教育框架的全面性和創新性,能加大力度重點培養學生的科研精神,舉辦豐富多樣的科學比賽,讓科學研究的氣氛瀰漫於每間學校。同時,增設AI、家政、科學等創新課程,當局應加大投入,支援學校添置科學教育所需的設備、提高STEM教育的普及率;另外,學科設置應與就業發展緊密銜接,提前實現專職專才,學校應實現科目多元化,其中可涵蓋生活技能、生命教育、勞動實踐,引領學生廣泛接觸不同學科,清晰認識社會發展趨勢,做好規劃。最後,建議學校加大對雙語人才的培養力度,投入更多的資源提升學生的外語能力,培養他們成為連接內外的橋樑,為祖國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提供更多職業探索與實踐機會。此外,他指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往往缺乏社會實踐經驗,而社會實踐對於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掘潛能至關重要。為讓學生對社會發展有更深入的瞭解,培養專業人才,建議政府與企業、社團充分利用暑假時間,共同舉辦中學生實踐計畫,讓學生親身體驗社會工作,提升社會認知、社交及實踐能力。學校應著力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成長,提前認識社會形態,初步規劃未來職業道路。通過生涯規劃,學生能夠更加從容地面對社會的挑戰,為成為未來時代的精英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