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化影響力•講好澳門故事

2025-04-29

議員陳浩星關心文化安全

文化局長梁惠敏透露未來其他高處文物也加裝避雷系統

【本報訊】社文司柯嵐向立法會引介施政方針時表示,將會推出全新的「中華文化演出季」,爭取引入國家級舞台藝術精品,讓世界看見中國;透過各類高端藝術演出,吸引眾多國際知名藝術家來澳,提升澳門文化影響力,利用中西薈萃的文化特色講好澳門故事、中國故事。

議員陳浩星提出,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文化安全出問題,結果可能是「顛覆性」的。所以,文化安全、文化認同是國家、民族最深層次的安全、認同。政府怎樣透過愛國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文化認同感?

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認為陳浩星提出的問題「很有深度」。她表示,當澳門將要成為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橋頭堡、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市民的文化認同、文化自信尤其重要:如果對自己沒有信心,如何做到對外交流的橋樑呢?

柯嵐指出,文化認同、文化自信在教育課程中貫穿文化、歷史、藝術、主題活動,例如:抗戰八十週年之際,當局將會組織青年前往內地參訪。

行政長官岑浩輝提出動用一百二十億元建設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議員胡祖杰表示,澳門有條件成為博物館之城:是否可以考慮建設中華民族博物館、抗戰英雄館,增加澳門博物館的影響力?

柯嵐表示,今年將有抗戰展覽在澳門舉行。政府將在整體的文博發展中考慮中華民族博物館、抗戰英雄館。

柯嵐提及,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將有大型文博館、大型表演文藝中心、當代藝術館。至於三個項目的功能、定位、選址等,政府很願意聽取社會意見。

對於文化場地不足的問題,柯嵐透露,文化局將會短期內修復美副將大馬路的葡式小屋,開放給文化界使用。

對於議員建議持續進修津貼可以用於文化消費,柯嵐表示,將會檢討持續進修津貼的適用範圍,當局亦都鼓勵和支持文化消費。她提及,經過努力後,基本上不再派送文化活動的門票,文化局的活動都是一票難求。

另外,政府計劃修改《文化遺產保護法》,議員葉兆佳提出,法定緩衝區內的行業發展受到限制,連增設招牌都有複雜的審批。柯嵐表示,有必要檢討《文化遺產保護法》,今次修法檢討主要集中於工程預先准照方面,希望達到簡化程序,提升效率、優化營商環境。

文化局局長梁惠敏補充,緩衝區的設置主要是保護文物的安全和景觀。該局一直向規劃條件圖發出意見,好能控制緩衝區的建築;過去的經驗顯示,除非門面、室內改裝的建築是在風貌街道或緊貼文物,文化局對九成五的申請沒有發出意見。所以,在今次修改《文化遺產保護法》中,有條件放寬門面、室內改裝工程准照審批,將來不需諮詢文化局意見。

燈塔亦加裝避雷裝置

就議員關心大三巴避雷裝置進展,梁惠敏答道,由政府與中國文化研究院進行的可行性研究,以及公建局的施工方案均已完成,爭取六月底完成裝設。之後局方將開展對地處較高的,如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