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975號
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南慧閣規圖草案退回研究
2025-05-08
【本報訊】為了控制北區人口密度不再上升,工務局原本限制一個重建項目(現時地段內的樓宇名稱為南慧閣)的實用面積和單位數目,但在小業主和城規會委員的異議下,相關的規劃條件圖草案退回工務局研究。
城市規劃委員會昨午舉行會議,討論十二份規劃條件圖草案,其中一份交回土地工務局研究。
「巴波沙大馬路246-280E號」(現時的樓宇名為南慧閣)的草案建議,樓宇最大許可高度為九十米(現時約廿六米);最大許可地積比率為十倍(其中住宅最大許可實用面積為四千九百平方米及住宅最大許可單位數目為一百零四個);最大許可覆蓋率為百分之八十五(現時約百分之八十三)。
以上條件不只引來有意重建的小業主的異議,發言的城規會委員同樣不予認同。土地工務局城市規劃廳廳長梁耀鴻解釋,限制住宅實用面積和單位數目是為了控制北區的人口密度不再升高。該區現時已達每平方公里十八萬人,差不多是最高密度的區份。若不限制該區的人口增長,將導致基礎建施無法跟上。
聽了梁耀鴻的解釋後,一眾委員們認為只需限制住宅單位數目,不應限制住宅最大許可實用面積。有委員提出「存量優化」,即單位數目不變,但透過增加實用面積來優化居住環境。也有委員提出,盡量少些限制,盡量多些鼓勵,在法律、規劃的框架下讓未來物業的綜合價值得以提升,從而完成重建。
經過大約半小時的答問,城市規劃委員會主席(土地工務局局長)黎永亮最終提出把草案交回工務局再研究委員的意見。不過,他坦言,按《民法典》規定,住宅單位可以分割合併,若果規劃條件過度放寬,之後會否十個單位變成二十個單位,值得思考。
另外,城規會也討論「位於鄰近火船頭街及巴素打爾古街之土地」(即內港十六號碼頭周邊的土地)的草案。對於委員提出預留空間作為未來輕軌西線的車站,梁耀鴻透露,現在兩幅地塊之間已有政府控制的空間,未來的輕軌設施可以使用上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