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改善旅遊區分流優化巴士安排

2025-05-08

【本報訊】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平常會議議程前發言中,不少委員關注到本澳旅遊配套問題,提出改善旅遊區分流措施,以及進一步完善巴士安排。

議程前發言中,委員黎俊滔提出,整合資源優化旅遊指引,助片區分流提質發展。他反映,五一黃金周期間雖然中區出現「逼爆」狀況。他經多次實地視察發現,認為政府是次的社區分流措施成效顯著,特別在人潮管制及交通指引上有明顯優化。然而,社區旅遊指示不詳細,缺乏實時報導不同區域的人流情況,再者公共交通信息仍停留在推廣旺區景點,造成在人潮高峰時段,大量旅客過度集中在部分景點,長遠而言,不利於本澳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他建議,針對下午兩時至六時的人潮管制措施及高峰時段,將交通指引與旅遊指引有機結合,令遊客進入旺區入口前能在螢幕及標識上獲得清晰的旅遊信息,同時聯動人員和揚聲器,實時反映各個旅遊景區的人流情況,勸籲旅客先前往其他景點,再遊覽旺區景點,以助疏導高峰時段景區的人流,同時提升旅客對本澳其他旅遊景點的認識,促引客入區。對於節假日旅遊區巴士「逼爆」問題,可透過加強資源整合,利用現時各區陸續更新的巴士候車亭,並結合“巴士報站”APP 功能,提供清晰的旅遊路線和路況資訊,讓旅客更方便在線上、線下實時掌握不同區域的人流、車流狀況,同時加強在不同渠道呼籲遊客錯峰旅遊,疏導前往其他人流較少的特色景點,甚至鼓勵夜遊世遺景點,對延長旅客的留澳時長,及紓緩旅遊景區的承載壓力有積極作用。

委員梁俊傑表示,有高園街居民反映,大量旅遊巴士停泊影響居民出行,通往牌坊的道路人潮擁擠程度和安全性令人憂慮。因此建議當局適當調整人潮管制措施路線,設計宣傳多條路線分流旅客,包括經大關斜巷、關前後街的文化遺產路線;經草堆街、關前正街的美食探索路線;以及經大堂巷、耶穌會紀念廣場的歷史建築路線,提高分流的效果,也能幫助旅客更好地規劃出行路線,同時考慮到居民的生活需求,達到居民與遊客的分流。另外,建議當局在節假日期間增加巴士班次,分流巴士站排隊的旅客,減少巴士站擁擠情況,提升遊客的出行體驗。

委員曾家樺建議優化澳門黃金週旅遊安全及交通管理。他提出,面對如此龐大的客流壓力,現有交通系統與公共設施已顯不足,極需建立一套更具彈性的管理機制,建議優先開設點對點旅遊快線服務,例如“新馬路/南灣區至路氹快線”,透過減少停靠站點提升運輸效率。同時應建立智慧化運輸管理系統,運用大數據技術即時監測各站點客流狀況,動態調整班次間隔。為便利居民出行,可透過“澳門出行”/“澳門通”APP 推送即時擁擠度預警,針對周邊居民發送手機簡訊提醒,引導錯峰出行。在分流旅客上,建議官方 APP 應完善即時人流熱力圖功能,讓旅客能清楚掌握各景點擁擠狀況,同時可聯合商家推出“平峰時段優惠”方案,如上午至中午時段,人流相對少的時間提供消費折扣,鼓勵旅客自主調節行程。在支付系統方面,建議旅客全面運用電子支付,並在重點站點設置掃碼專用上車通道,減少現金交易造成的延滯。並建議短期內增派警力於熱門站點疏導,同時培訓志工團隊協助老弱婦孺優先通行。長期而言需加快輕軌東線建設進度,評估西線方案可行性研究。

委員潘兆楠就議事亭前地發生小童於欄杆邊由高處不慎跌下受傷事件,促請當局盡快檢視行人專用區地段安全設施,在有安全隱患位置盡快加裝臨時性措施,及安排更換更安全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