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籲準確監測血壓守護健康長壽

2025-05-17

自助檢查及上載步驟

【特訊】高血壓,作為全球範圍內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因其引發心臟病和中風等嚴重健康問題,每年導致約1000萬人死亡。為了喚起公眾對高血壓預防與管理的重視,世界高血壓聯盟(WHL)與國際高血壓學會(ISH)於2005年聯合倡議,將每年5月17日定為世界高血壓日。2025年的主題——「準確測量血壓,控制血壓,延長壽命!」——強調了正確監測血壓的重要性,並呼籲全球共同努力降低高血壓帶來的健康威脅。

高血壓的全球現狀與澳門挑戰

工人醫療所醫生黃俊毅指出,歐洲心臟學會最新的高血壓指南數據顯示全球高血壓患者數量預計於2025年將達到15億,然而近半數患者對自身病情毫不知情。在澳門情況同樣嚴峻,約四分之一的16歲以上居民患有慢性病,而高血壓是其中最主要的類型之一。

2024年《健康澳門藍圖》指出,隨著人口老齡化、久坐生活方式和高鹽飲食習慣的持續影響,高血壓和其他慢性病的風險不斷上升。心血管疾病已佔澳門總死亡人數的30%,其中高血壓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根據統計暨普查局的數據,2021年澳門十大死因中,高血壓病與肺炎並列第二位(佔10.9%),僅次於惡性腫瘤(佔37.6%)。

多管齊下監測與管理措施

為了提高市民對高血壓的認識並促進早期干預,澳門衛生局在全澳設立了53個免費自助檢查站,涵蓋醫院、衛生中心、社會服務機構及工人醫療所等地點。居民只需掃描衛生局就診者卡或電子身份證上的識別碼,即可將測量出的血壓和體重自動傳送至衛生局的個人健康資訊系統。此外,「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也為居民提供在家記錄血壓的便捷工具。

血壓測量的準確性對於疾病的早期發現與管理至關重要。黃俊毅建議測量血壓前應避免劇烈運動、咖啡因攝入及吸煙,並保持身體放鬆,採用正確的測量姿勢。無論是在醫院還是家中測量,數據可能因環境差異有所波動,因此建議居民多次測量並記錄數據,供醫生參考。

攜手抗擊高血壓,開啟健康新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壓與超重是中風、冠心病等慢性非傳染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而這些疾病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居民應積極採取健康的生活模式,包括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戒煙戒酒、保持理想體重、調整心態並保證充足的睡眠,以有效降低高血壓及相關疾病的風險。

黃俊毅表示衛生局與民間機構合作開展「自家健康 自家管理」計劃,全澳設有53個免費自助檢查站,包括醫院、衛生中心、社服機構及工人醫療所等。為居民提供免費的血壓與體重檢測服務,其中工人醫療所自2015年至今已服務超過20萬人次。醫療所亦透過專題講座等形式,向市民普及高血壓預防知識,鼓勵居民及早發現異常並積極採取控制措施。

高血壓作為可控的慢性疾病,通過正確監測及健康生活方式的落實,完全可以有效預防和管理。市民如欲了解更多資訊,可瀏覽澳門衛生局相關網站或親臨工人醫療所進行諮詢。

工人醫療所黃俊毅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