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嘉豪:旅遊區麻煩

勿複製 到社區

2019-01-16

爛鬼樓的引入旅客社區商業活動被批擾民。

蘇嘉豪:切勿把旅遊區的麻煩複製到更多社區。

【本報訊】近月,有商會、社團在政府支持下,以活化社區、分流旅客之名,在爛鬼樓舉辦活動,對居民造成滋擾,坊會負責人卻呼籲包容,甚至進一步提出設立行人專用區。議員蘇嘉豪表示,不是所有社區都可以成為旅遊區,切勿把旅遊區的麻煩複製到更多社區。

借用社區空間大搞商業活動

直選議員蘇嘉豪表示,近年,很多所謂引入旅客的活化社區活動,令社區的主角 (尤其是居民) 往往淪為配角,居民事前全不知情,事後也沒有反饋、投訴的渠道。而且,主辦單位在政府支持,甚至贊助下,只是借用了社區的名稱和空間,舉辦的商業活動與社區的歷史文化、文人脈絡切割。

日間封路影響居民

最令居民不滿的是,交通事務局為了配合那些商業活動,一再批准日間封路,影響居民,尤其是長者、行動不便者出行。蘇嘉豪提出,道路是公共資源,私人利益不應凌駕公共利益。當局在批准每宗封路申請前必須嚴謹,遇到爭議時應向社會交代具說服力的理據,而且,必須設有應對負面影響的有效措施。

「不是所有社區都適宜成為旅遊區,不是所有社區都適宜熱鬧。」蘇嘉豪認為,歸根究柢的是,不同社區有不同的分工,以居住為主的社區必須保持寧靜 (商界認為冷清) 的宜居環境。所謂引入旅客、活化社區的商業活動,往往把旅遊區的麻煩複製到更多社區,引起不必要的爭議,埋下抗爭的伏線。

原居民商戶最終受害

表面看似是引入旅客、活化社區的商業活動,已有擔心,甚至質疑背後是否涉及長遠的地產利益。蘇嘉豪提醒,多個旅遊區的經驗已可證實,不只物業的購價和租金是隨著旅客增加而上漲,物價也高於一般的社區。最終,原住民 (居民和中小微企) 陸續被迫遷離或結業,接下來便是連鎖店進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