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電大樓
歷史、功能、建築文物
2019-03-25
議事亭前地是澳門主要文化旅遊景點之一,該處是市中心旺區,澳門多條繁囂街道--新馬路、板樟堂、營地街、南灣大馬路連貫在此區,區內建築文物多,議事亭前地亦是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文化遺產,是澳門城市發展的重要部分。
區內的建築文物,大多數有百多年歷史,當中包括市政署大樓(澳葡時代最早的議事機構)、仁慈堂、利斯大廈等建築物。而區內最『年輕』的建築文物,則是市民和遊客最熟悉和經常進出的郵電局大樓,此座被列入世遺的建築文物,建於一九二九年,落成啟用至今不足九十年,大樓建成後,一直以來是本澳郵政服務中心,在此之前,澳門郵政局曾在不同地點辦公,而辦公室大樓屬權並非郵局所有,至議事亭郵電局大樓建成後,郵政當局才有自己的辦公室總部大樓。
議事亭前地最『年輕』文物
現時郵電局總部大樓所在點,與原設計興建點有少少距離,本設計在仁慈堂側鄰的同善堂舊址,同善堂亦因要興建郵電局大樓而遷往爐石堂(庇山耶街),舊同善堂拆卸騰出空地後,當局修改了要待建郵電局大樓的原圖則設,並認為上述騰出地段不足夠用,才將郵電局大樓的建設點向後移至今大樓所在地,並由原設計的兩層大樓改為三層,讓大樓有更大使用面積和更多空間,因而有今日議事亭前地的郵電局大樓建築物。
樓高三層的郵電局大樓,是由澳門土生土長的著名華人建築師陳焜培設計的,陳焜培師承澳門著名葡萄牙設計師施利華,陳於一九一九年進入當時的工務廳,是當時最年輕的工程則師,次前他曾參與多項澳門政府重要建築的設計,包括連勝馬路消防局,南灣花園、八角亭,以及嶺南學校圖書館等。
著名本澳華人工程師設計
郵電局總部大樓在落成啟用近九十年以來,因應服務及發展需要,曾先後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作出多次內部間隔修改工程,八、九十年代樓內尚設有『郵電博物館』,至九十年代末因內部建築工程而暫停開放,至十三年前『通訊博物館』落成啟用後,『郵電博物館』亦『變身』為通訊博物館。
較為年長的本澳居民當會記得,在八十年代,郵電局大樓一樓大堂仍設有很多一般郵寄櫃台、多類的投寄信件用郵箱,並分類列明平郵、海郵、空郵,以方便市民和旅客選擇各何種方式投寄郵件,當然,郵費是不同的。
昔日貼郵票景象只留回憶
為方人們寄信件,當時一樓大堂內設有很多專為貼郵票而設置的『膠水機』,寄信者可將要用的郵票在『膠水機』上拖一下,郵票便沾上膠水方便貼上信封上,若不耐煩排隊用『膠水機』的話,唯有用舌頭代替『膠水機』,相信不少老餅都試過,當時郵電局總部大樓一樓是有很多窗的,寄信者很愛在窗台為待寄信件貼上郵票,昔年投寄大量信件仍是要用人手貼郵票,要為公司寄大量信件者便會選擇在窗台慢慢貼郵票,郵局大樓窗台貼郵票的景象,曾成為不少沙龍影友的創作,昔日的沙龍景象,現今只能留下回憶。
郵電局大樓經過九十年風雨,時代雖有變,內裡設施有變,但其功能不會變,建築設計不變,歷史、文化亦正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