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電大樓知多少
2019-03-25
寄信件、郵包、取掛號郵件包裹,相信市民多會做過,而寄、取郵包,都需要到郵局辦理,市民往寄、取郵包,最去得多相信是新馬路議事亭前地的郵電總局大樓,大家又可否知道,昔日不止是一般郵政服務要到郵電局大樓辦理,還有其他郵電服務,必須到該處進行,包括打長途電話、電報、匯款、租用郵政信箱等,當然;郵電局大樓內也有售賣郵票服務。
過往,郵電局大樓內,包含了澳門所有有關郵政和電信服務,現時,雖然澳門郵政分局不少,郵電大樓仍是最多郵政電信服務項目的地方,近百年歷史的大樓,可說是與時並進,為民眾服務。
郵電局為紀念成立一百卅五周年,日前在郵電局總部大樓舉行「澳門郵電一百卅五周年」郵票首發,及「郵電局總部大樓—歷史、建築、功能」新書發行暨展覽開幕儀式,郵電局局長劉惠明表示,相信通過發行郵票和出版書籍,可以彰顯這座大樓的建築價值,及展示澳門郵電多年來工作的歷練。
曾包含所有郵電服務
為期一個月的展覽在大樓的大堂內進行,展覽圖文展示的是一九四零和一九五零年代的照片,一九三一年郵政總局落成啟用時的風貌。包括了信函、郵票銷售、出納處,以及郵政儲金局的服務櫃台分布在白色柱廊之間,寬闊的走廊方便客戶走動和聚集,在同一樓層也是用作函件分揀和郵件處理,然後經郵差派送到戶。圖展亦道出昔年大樓內也設置了公共電話亭,由接線生接駁電話。在當時,無論是郵件、電報、還是電話,所有遠距通訊方式都集中在郵電局。
郵電局指出;澳門郵電局總部大樓,融合議事亭前地和新馬路的歷史和建築風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遺產,因其宏偉莊嚴外觀而脫穎而出。
每天都有眾多市民和遊客進入這座大樓,但很少人知道它建造的故事。在建造大樓之前,民眾一直希望有一個符合基本條件的郵電服務場所,員工也希望有一座能夠以高效和實用方式提供郵政、電報及電話服務的大樓。
在議事亭前地建造郵電局大樓的決定可以追溯到一九一四年,但直到一九三一年,這座大樓的大門才正式向公眾開放。在這段近二十年的時間裡,有數個導致工程推遲的事件,也曾出現幾個不同建築設計方案。在大樓的建造歷史中尤其要提及安德拉德建築師和陳焜培畫則師,後者在前者的設計上作出修改,建成了今天大眾所看到的郵電局總部大樓。
建築設計具古典主義和美學
郵電局總部大樓建築設計,融入了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在澳門興起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和美學,大樓樓高三層,被認為帶有強烈古典主義色彩,其建築形式在葡國波爾圖大街上隨處可見,屬於典型的西歐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大廈鐘樓每逢正點會播放報時音樂。大樓平面呈L型,大門設在交角處,上有鐘樓,下有地窖,建築面積達三千平方米,大樓外牆鋪洗水石米批盪,基部是花崗石砌築,大樓於一九九二年,以具建築藝術價值,被編入澳門文物名錄之內,現時已列入文化局被評定的不動產建築文物。
想更深入了解郵電局總部大樓,可閱讀,『郵電局總部大樓 - 歷史、建築、功能』一書,內容匯集了很多關於這座大樓建造過程的資料,大部分來自政府多個部門的檔案文件,具有充分的歷史嚴謹性。郵政局稱,這本書和展覽彰顯澳門這小城的多元文化實況,成為了澳門人的集體回憶,是屬於我們的非物質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