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問題多多‧劉司應付也窮

2013-12-06

【本報訊】本澳今年巴士載客量日均達四十七千人次,新巴士服務合同行政違規、綠巴破產、的士服務不到位,步行系統推進慢,政府車輛控制措施未見,議員憂慮如何解決居民出行問題。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稱,將會透過公交、步行系統、加快基建、車輛管制四項措施,面對交通問題。

明年施政辯論(見圖)來到最後一個範疇,在運輸工務範疇中,議員焦點不一,有關注公交服務、房屋政策、公天及有線問題,以至政府行政違法等。

交通問題涉及每名市民,議事殿堂上,數名議員關注政府未來如何解決市民的出行問題,尤其在負荷日益沉重的路面上。李靜儀指出,目前交通承載力已經超負荷,加幾多巴士都無用,只會路面更擠塞,增加路面負荷。她反映,主因是每轉巴士路程冗長,巴士司機同樣受苦,幾乎連去廁所都趕唔切,而市民又因為坐唔到車而有怨氣。為免再加重交通負荷,促請交局再重整巴士路線,減少巴士每轉的時間,提升效率,同時推動輕軌早日上馬。

據交通事務局資料,三家巴士公司同月發車達二十七萬三仟多班次,較新巴士服務模式初期增幅逾三成。財政方面,至今年十月,特區政府支付三巴服務費平均每月金額為五千萬零元;平均每月票務收入二千三百五十多萬元;平均每月總車資優惠資助金額則為二千四百七十多萬元。經計算,在扣除車資補助及票收後,特區政府實際平均每月開支為一百八十多萬元。

今年首十個月,巴士日均乘車人次高達四十七萬多人次,同比增幅近百分之十;當中,十月乘車人次更創歷年新高,達四十九九千人次。劉仕堯表示,隨著巴士新服務模式實施兩年多,巴士服務在「量」上得到一定程度提升,明年特區政府將重點梳理及優化公共巴士路線網絡,深化巴士服務評鑑制度,及積極妥善處理維澳蓮運接管及過渡安排等,從「質」上回應市民大眾的出行需要。

劉仕堯表示,明年將重點梳理及優化公共巴士路線網絡,尤其因應新興社區的建立逐步轉變各區固有的出行型態和需求分佈,致力提升新城與舊區之間的通達條件,明、後兩年進行二十多條巴士路線,並積極妥善處理維澳蓮運接管及過渡安排,提供穩定的巴士服務。明年會透過與黃的服務合約,要求黃的入舊區,有訂單才接客等,達到電召服務的功能。

四面出手‧改善問題

面對整體出行問題,他重申,政府,透過公交、步行系統、加快基建、車輛管制由四方面著手。在步行系氹仔步行系統中,將在氹仔基馬拉斯大馬路建設空中綠廊,將跨越布拉干薩街、成都街、哥英布拉街及南京街四個路口,綠廊預留延伸至氹仔新規劃的北區,包括湖畔大廈等,工程爭取明年招標。第二部分將在亞利雅架圓形地上興建圓環式行人天橋,方便湖畔大廈一帶的居民前往大潭山、湖畔花園及市中心等,同時將人車分流,保障行人與行車安全,工程預計明年下半年招標。第三部分為開設湖畔花園至龍環葡韻的步行徑,讓更多居民前往氹仔的自然綠化區。工程預計明年上半年動工。第四部分將在氹仔蘇利安圓形地(即嘉樂庇總督大橋氹仔入口處附近,峰景餐廳旁)地段上建設電塔廣場,並興建觀光升降機,經過龍形天橋到達小潭山上的瞭望台及浮雕,方便居民及遊客前往。工程預計明年動工,達到氹仔各區一體化的目的。澳門區步行系統包括計劃在蘇亞利斯博士馬路近亞馬喇前地下層行車道出口增建行人天橋的計劃,以及研究於蘇亞利斯博士大馬路近約翰四世大馬路建造立體行人過路設施,將區華利前地、友誼廣場、亞馬喇圓形地等公共空間串連起來,並以此為起點,再探討延伸至八角亭、新馬路等周邊位置的行人連繫及改善措施,日後可配合於南灣大馬路及水坑尾街設置的行人天橋,進一步連接南灣區與水荷雀區一帶的步行系統,逐步創造澳門半島整體便捷及安全的步行環境。 此外,將繼續推進各項路面基建和路網工程,推出社會較共識的車輛控制手段,多方面解決交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