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問社保基金 會否投資建經屋

2014-01-06

【特訊】特區政府聲稱建立長效機制,但在養老保障角度,政府除了從二零一三年開始四年內向社保基金額外注資三百七十億外,其實看不到有任何可保其持續運作的長效功能。為此立法議員區錦新向行政當局提出書面質詢,質疑其擁有資金的投資保值策略和能力、會否調整社保的供款制度及會否以基金用於興建經濟房屋,讓社保既有高利潤的保證,亦確保經屋有足夠數量的持續供應。質詢內容如下:

『政府從二零一三年乃至二零一四年的施政方針,都聲稱要為本澳社會保障制度訂定長效機制,可是翻來覆去能夠看到的只是自今年起,四年內為社會保障基金額外注資三百七十億。以現時入不敷支的社會保障基金,此種注資方式只是杯水車薪,社保基金還是難免枯竭,完全談不上長效。

記得幾年前,本人曾向當局建議大手撥款入社保基金明確專款專用,並以此大額款項有效營運以扭轉入不敷支的局面。當時社保主席葉炳權在回應時稱,「注資將會動用大量盈餘和儲備,然而政府於基建、醫療、教育、社會服務等各個領域亦需大量資源來支撐,倘若對社保基金作出大額注資,把資源偏重某一方的使用,將不利於社會長期可持續發展。」其實將大額資金注資於某些令澳門可持續發展的項目上,正是本人之意見。眾所週知,當政府收入好,儲備雄厚,官員就會盡力多花錢,建輕軌由幾十億變成百多兩百億,建澳大橫琴校區由六十五億一躍而為一百零一億、起北安碼頭由原來的五億幾變成三十幾億,其實這種瘋狂超支都是情理之外,但意料之中。瘋狂追加當然離譜,但反正公家有的是錢,唔洗就老襯,而且對官員來說,花錢愈多愈顯示其部門的存在價值,況且,錢使得愈多,愈有着數,這樣的事在澳門係人都知。所以將巨額儲備撥出部份指定專款專用,(如撥入社保充實其財政基礎、撥入高等教育基金去協助年青人接受高等教育等等) 減少儲備數目,是對各政府部門大手大腳花錢的一個制約。對此,官僚確有理由反對。但在極度抗拒下,最終還是須分四年較大額(夠不夠大額當然也值商榷)地撥款入社保。問題是社保有否能力好好運用這筆款項來增值,讓它生生不息。又或者有沒有一個較根本性的方式長遠解決問題,以體現真正的長效機制。為此,本人向行政當局提出書面質詢:

1.「家有二千,每日二錢,全無生計,用得幾年?」這是老一輩人孩提時代琅琅上口的童謠,時代須久遠,但仍有現實意義。社保基金近年是坐吃山崩,僅靠政府不斷注資以維持。從今年起連續四年,政府計劃額外注資三百七十億於社保基金,行政當局有否計劃如何善用這三百七十億及社保原有儲備以作增值?

2.凡投資,都是高利潤自然要冒高風險,所以,投資搏增值也許並不容易。但本澳目前有一行生意是必賺的,就是投資於興建經濟房屋。自從經屋法修訂以後,樓價以所謂申請家團的負擔經濟能力來計算樓價,以如此標準來定樓價,肯定是利錢豐厚。而經濟房屋買家不缺,只要有樓定必貨如輪轉。所以,行政當局有否考慮將社保基金投資於興建經濟房屋,以確保社保有高利潤回報同時,經屋的供應亦可源源不絕,相得益彰?

3.從長效機制角度來看,靠額外注資以維持終不是辦法,多年來官民之間亦不斷討論如何整體改革供款制度,例如將現時的低定額供款改而為按收入一定比例來供款,以拉近供與取之間的差距,令社保制度長遠有效?』